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位热心肠的好民警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 发布时间: 2017-05-03 09:23
沈阳市公安局沈北新区分局民警康纪忠“联万家”工作侧记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提起户籍民警康纪忠,老百姓没有不竖大拇哥的。当地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找到他,他都积极为群众想办法、出主意,通过平时为群众办理的点滴小事,康纪忠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尤其是在“走基层,联万家”活动中,康纪忠主动将两户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通过落户、办理低保的方式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困难,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主动帮扶祛心病
  守得云开获新生
 
  2016年国庆假期期间,康纪忠在黄家村走访联系对象时了解到,村里的老宋家原先生活得十分富足,可2008年的一场交通事故夺走了户主宋瑞森的生命,2010年一起车祸让女儿宋丽头部受到重创,开颅手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相继而来的不幸事件使宋瑞森的妻子关秋莲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也花光了所有积蓄,在困苦的生活中努力挣扎。2014年,宋丽与身有残疾的内蒙古来沈务工人员丛义组成了家庭,并于2015年生下了一个男孩,可由于村里规定不允许夫婿投靠落户,丛义和儿子的户口只好落到了内蒙古,孩子没有沈阳户口成了关秋莲的一块心病。康纪忠主动将关秋莲一家确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并且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将孩子户口的事办好,重燃这一家人对生活的希望。
  随后的日子里,康纪忠多次跟村书记和村主任进行沟通,又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在会上,康纪忠深情地讲述了老宋家的悲惨遭遇,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同情,大家纷纷表态为了让孩子顺利上户口,破例同意丛义在本村落户。康纪忠立即将此事上报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又辗转与丛义原户籍地公安机关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派出所取得了联系,经多方协调,为丛义落户开辟了绿色通道,仅用一周时间就为丛义和孩子丛浩然解决了户口问题。当康纪忠将崭新的户口簿交到关秋莲手中时,关秋莲紧紧握着他的手,眼里噙满泪水哽咽着说:“小康,谢谢你,大姨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的生活还能有什么希望,是警察给了我活下去的力量。”
 
  排忧解难见真心
  千言万语总关情
 
  2016年12月15日,在黄家派出所一对父女时隔27年再相认,相拥而泣,拉着彼此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父亲蔡志德泣不成声地对民警康纪忠说:“我这辈子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我的女儿,谢谢你!警察给了我生活的盼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2016年11月,康纪忠得知大孤家子村村民蔡志德孤身一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窘迫,康纪忠主动将蔡志德纳入走访帮扶范围。经过走访,康纪忠了解到,蔡志德已经离婚27年了,前妻李玉芹带着女儿蔡俊远走他乡,音讯全无。蔡志德早年靠自己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只能在家吃老本,虽然符合办理低保条件,但必须由子女签署相关文件才能获得批准。而他却始终联系不上唯一的女儿蔡俊,致使低保待遇始终未办理下来,这件事一时间难住了一生硬气的蔡志德。
  为了让蔡志德能享受上低保,康纪忠多方打听李玉芹和蔡俊的下落,却始终没有任何线索。由于对蔡俊的信息了解得较少,康纪忠便把找人的重点放在李玉芹身上,他通过公安人口信息网查询全省所有叫李玉芹的人,再利用掌握的有限信息层层缩小范围,又联系一些村里的老人,让他们帮忙辨认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周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现居住在苏家屯区的李玉芹。当康纪忠兴奋地打通李玉芹的电话时,李玉芹的态度却给他泼了一大盆凉水,她不想跟蔡志德再有任何联系。为了说服李玉芹,康纪忠多次前往苏家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劝说,终于打动李玉芹,得到了女儿蔡俊的电话。蔡俊虽已嫁到鞍山,但得知父亲的情况后立即赶了回来,与老父亲相认。在康纪忠的协调下,目前蔡志德的低保正在办理中。
 
  换位思考察民情
  灵活处理巧息访
 
  鲍岗子村的杨福兴是康纪忠在“走基层,联万家”活动中的联系对象,一提起上访的事,认死理的杨福兴现在情绪还比较激动,他因为某企业在承包土地上建养牛场和农场污染问题,于2015年4月到有关部门上访。
  走访中,康纪忠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特长,胖乎乎的一张笑脸很容易就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康纪忠一有闲暇时间就到杨福兴家,与杨福兴探讨村里的事,了解杨福兴的生活情况,一来二去就和杨福兴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杨福兴也向康纪忠谈了自己上访的事情,用杨福兴的话说:“小康,现在养牛场是不建了,但是我的承包田已经被养牛场圈起来的地已经没法种了,政府也不能让老百姓没有出路吧?”在全面了解杨福兴的想法后,康纪忠多次协调村里,最终为杨福兴置换了一块地。
  2017年2月12日,康纪忠带着杨福兴去看新地,杨福兴由衷地说:“谢谢你小康,这块地比我原来的地好,我不是不知足的人,这就跟你去签息访保证书,等开春儿了,我一定把这块地种好。”看着高兴的杨福兴,康纪忠深深地意识到,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就是奔向美好生活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