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一条马尾辫很随意地绑在脑后,干净斯文,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像极了“邻家妹子”。闲谈时,她亲切随性,一说起工作和她经手的案件,她的干练利落立马显露出来,浑身透着“女汉子”的气质。

别人眼中的她
同事眼中,她是办案能手、业务尖子,是慈爱中不乏严厉的“虎妈”,是美丽的“军嫂”,是同龄人的良师益友。
领导眼中,她是科室的“顶梁柱”、领导的“左右手”。
当事人眼中,她是公正威严的女检察官,是侠骨柔肠的美丽“检花”,是心怀大爱的“知心姐姐”。
丈夫眼中,她孝顺要强,追求完美,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2015年,营口开发区“最美女性”评选活动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的:“检徽高悬,敢于碰硬;为民办事,肯用真情。在深入基层中,你把刚性执法与柔情为民和谐统一起来。你的美,在于业务精熟,敬畏法律;你的美,在于情理交融,心中装着百姓。”
她,就是鲅鱼圈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员张威。
从大学生成长为办案能手
2009年,张威刚独立办案半年多,就接手办理一件涉及17人寻衅滋事的案件。“我当时都懵了,那么多卷宗看了这页忘那页,更别提记17个人的口供了,真是有点不知所措。”
最初的办案经历张威记忆犹新,“厚厚的卷宗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不明白就去翻相关法律法规的书,看不懂就去找同事请教。“看我被案子‘折磨’够呛,有经验的老同志教我用列表格的方式把口供记下来,审查起来容易多了。”张威说,那件案子基本涵盖了法律规定的所有“罪与非罪”的结论,案子一结,成就感油然而生,觉得自己成长了,再接办类似案件也更有信心了。
工作中的张威有个习惯,就是对办结案件进行总结,主动提炼工作经验和做法,再撰写成理论文章把经验加以推广。
多年来,她撰写的《本地区侦查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获评省诉讼法学会学术年会一等奖,《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证研究》等5篇调研文章在省级刊物和省院网站上发表,其撰写的《建立重大疑难等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制度调查报告》获得2014年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优秀调研成果。2014年8月,张威被纳入第一批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人才库。
恪尽职守 公正严明
张威形容自己是“法与情的纠结体”,办案时必须铁面无私,又难免有女性的柔情如水。“有时候看到当事人和家属的伤心无助,我很想给他们吃颗‘宽心丸’,可是作为一名执法者,我又不能多言。”
她恪尽职守,公正严明。审查逮捕案件法定期限只有7天。张威给自己定了“死规矩”:一般案件三天办结,重大、疑难案件五天办结。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经常周末加班,曾创下一周办结21件审查逮捕案件的个人纪录。
2013年,张威接手办理郝某涉嫌合同诈骗案,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引起全区各界的高度重视。张威顶住压力,认真审查每件证据,在5天内书写了2万余字的审查逮捕意见书,避免了群访事件的升级。
从事侦查监督工作6年,张威累计办理各类审查逮捕案678件892人,追捕漏犯24人,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0余份,从未发生错案和瑕疵案件。“现在我满脑子都是案子,常常不记得家里的事,但凡是关于案子的,我全都记得清清楚楚。”张威笑笑,“案子涉及那么多人的切身利益,绝对不能出错。”
作为军嫂她默默付出
在丈夫眼里,张威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无论是妻子、母亲,还是女儿、儿媳,她把每个角色都做得很到位。
张威的丈夫郝明是一名现役武警警官。因工作缘故,他经常加班,即便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只要一个电话,就得赶到单位处理紧急情况。张威从不抱怨一句,默默承担着日常家务,照顾年幼的女儿。孩子10个月大时第一次生病,连续三天高烧39摄氏度,张威的丈夫却被借调在外。
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张威独自带着孩子奔走在医院和家之间,细心照顾孩子直到病愈。这些年,每当孩子问:“爸爸怎么总是加班?”“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张威都笑着回答:“爸爸在工作,忙完就回来了。”
在张威的关爱和支持下,丈夫郝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警官”。
侦查监督工作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张威。曾经的慢性子变成了急性子,“也许受工作影响,我的原则性很强,一就是一,不能含糊。”
手记:张威,一名80后“检花”,以“铁面柔情”展示出了当代女检察官崭新的精神风貌,传递出了敢于梦想、勇于追求、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