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一处副处长,十余年反贪一线的磨砺,使他从一名复转军人成长为一名反贪骁将。
十余年间,韩旭共主办和参办各类反贪案件近百件,无一错案。无论案件数量还是案件质量都在系统名列前茅。曾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是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沈阳市百岗创优先进个人、沈阳市人民满意模范检察官。
面对记者,韩旭说:“过去的荣誉已经翻过去了,对于今后,我还会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不会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还会把这项工作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进行下去。”

经验丰富的办案专家
1997年,韩旭通过社会公开招考考入沈阳市东陵区人民检察院,2005年5月调入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在反贪局工作至今。
韩旭在长期办理贪污贿赂类案件过程中养成了一种习惯: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是什么案件,无论在办案哪一环节,他坚信只有始终以面对复杂、棘手案件的认真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杜绝侥幸心理,才能成功把握最佳办案时机,办好案件。
2011年初,韩旭接到一条线索,反映某通信公司曾以一台轿车作为租用其线路的回扣。他当即放弃休息时间,秘密跟踪这条线索所指向的该公司大客户经理。
在对其连续施加攻心政策、获取到供述后,韩旭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本着“绝不纵容、彻查到底”的劲头,连夜在第一时间固定了罪证,继续深挖该名嫌疑人和相关涉案单位的其他犯罪事实。最终将涉嫌收受商业回扣的其他20余名犯罪嫌疑人一一突破。
有人说“十分案子七分审”,曾经的部队生活经历、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多年的反贪一线办案工作经历造就了韩旭的侦查预审能力。在市院反贪局自主查办及带领基层院查办的很多案件中,他的这一强项都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遇到办案难题时,他总是能不负众望,带头攻克无数重大疑难案件。
有勇有谋的侦查尖兵
在检察机关各项职能工作中,反贪工作的强度是数一数二的。从事反贪工作意味着,一旦启动了案件,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都成为生活常态。面对具有丰富社会阅历和一定社会地位的高智商犯罪群体,要想在法定有限时间内攻破对方心理防线,难度、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曾经的军旅生涯和多年的办案经验,塑造了韩旭坚强、刚毅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也使得他在办案的过程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屡破要案。
在查办沈阳市水务集团系列案件中,重要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为掩盖自己中饱私囊后的贪污罪行预先做出了多重准备。他谎称将涉案公款用于发放职工奖金,连夜引领侦查人员前往自己办公室查看伪造的奖金发放明细表,却未曾料到单位已对他的办公室进行了清理。
作为案件主办人,韩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敏感地捕捉到张某某信心十足地迈进办公室却发现已遭变动时瞬间的恐慌表情,先是试探着加强心理攻势,打消嫌疑人寄希望于单位出面相“救”的幻想。随后准确选择嫌疑人心理防线最为脆弱的时机,步步为营,使对方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在韩旭和专案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该案件半年时间内立案11人,其中有5人涉案金额超过百万元。
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熟悉反贪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做一名优秀的侦查员,一定要具备坚韧执著、不服输的精神。韩旭办起案子来总是沉入其中,连走路、吃饭都在琢磨案情。
连续加班几个晚上后短暂休息时,他依然在头脑中思索案件中的某个环节,有时睡到一半突然坐起,直奔预审室。对此,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称他为“拼命三郎”。
持续多年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韩旭的身体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次连续加班近一个月后,韩旭的头上、身上均因发炎隆起肿块,一个轻微的动作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当着领导和同志们的面,他闭口不提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是偷偷利用极为有限的休息时间去医院换药。
看着他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大家都心疼地劝他休息几天,韩旭对此总是一笑而过,每次从医院回来就立即投入工作中,没有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与同志们一起连续奋战,始终冲锋在最前线。
由于经常驻外办案、奔波取证,韩旭无暇顾及家庭,照顾老人和日常琐事的处理只能交由从事公安工作的妻子承担。
为了办案,他将自己的事一拖再拖,直到44岁才当上爸爸。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次参加专案离开家门的时刻,都是韩旭心里最痛的时刻。在检察事业和家庭之间,他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怀着深深的愧疚默默避开家人期盼的目光。
采访后记:
采访接近尾声时,韩旭缓缓说道:“反贪工作其实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用老百姓的话讲,会撇家舍业,所以说在我努力工作的同时,家庭还不能给我添太多的拖累,所以说这项工作你要想干得好,就得放弃很多个人的东西。我感谢部队几年的战士生活经历,养成了我吃苦耐劳的习惯,另外我还坚信一句话,那就是天道酬勤。如今,虽然我已走出军营多年,但军人身份和检察官身份仍时常在脑海中交织,我愿继续在检察阵地上做一名忠诚守卫的士兵,为人民群众站好岗、放好哨,为深爱的检察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