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他把群众诉求当做家事——记沈阳市辽中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信访局局长王洪海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邵小桐 | 发布时间: 2021-08-19 09:58

  个人简介

  王洪海,1968年出生,先后获得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从事信访工作以来,王洪海把信访人当做家人、把上访信当做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做家事,认真接待信访群众,积极推动解决群众有理信访问题,6年来,共接待群众来访近2000案次,推动化解信访案件230余件。

GetAttachment (1)

  守初心

  做服务群众的孺子牛

  2015年5月,王洪海到辽中区信访局任局长,接待的第一个信访人是一起城市拆迁信访案件的当事人刘某芝。由于投资人赵某柱债台高筑,无能力给付刘某芝房子拆迁补偿款,事情拖了18年,其间掺杂了很多复杂因素。王洪海从耐心倾听、热心服务入手,听刘某芝反复讲述拆迁补偿过程,帮助她修供水管道、借帐篷、租房子,解决她的生活困难问题,拉近了与信访人之间的距离,刘某芝越来越相信这个新来的信访局局长了。

  王洪海经过近一年的认真调研,终于找到了既合理又合法的解决办法,顺利解决了这起遗留多年的“骨头案”。当刘某芝流着泪说“谢谢”的时候,他在内心里更加坚定了做服务群众孺子牛的决心。

GetAttachment

  担使命

  做解决诉求的拓荒牛

  一些信访案件由于案件时间长跨度大以及政策的变化,事实证据很难查实捋清,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法条政策,一时很难解决。1998年,因为某镇卫生院改革不彻底,职工下岗了,镇里按照原事业单位保险账户给职工交养老保险,但人社局不再按事业单位管理这些职工了,导致刘某家和龚某娟到了退休年龄却办不了退休。这样的问题根本没有可借鉴的案例,王洪海心想:信访工作是为民解难的群众工作,得创新工作方法,硬“杀出一条路来”。

  王洪海详细调阅材料,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并得到辽中区相关领导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决议,解决了两人的退休问题。6年多来,像这样的疑难案件他解决了5件,这5块“石头”搬走的时候,他总是在内心告诉自己:“拓荒”又成功了!

  尽职责

  做履职为民的老黄牛

  做信访工作会遇到许多棘手难料的问题。刘某正是一名80多岁的老人,时常到信访局给大家“上课”,大吵大闹、逻辑不清、诉求无理,老人讲完就走。王洪海和大家一起听他“讲课”,有的同志不理解,他就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内容,群众满意就好。”羿某德夫妇错误地认为自己从村里发包的集体土地征收后,所有补偿安置费用都应该归他们,并不认同镇里的多次答复和救助,经常都到区信访局上访,偶尔留在信访大厅不回家。王洪海和同事不厌其烦地劝解,一次又一次地把两位老人送回家。

  王洪海的身上有着为民办事的老黄牛精神。2018年的某一天,李某华来反映政府动迁其房子10多年没给补偿款,原因是其老伴有精神疾病不让领补偿款。由于老伴如今好了许多李某华才去要补偿款,但主管领导换了好几任,现任领导都不清楚这件事。王洪海坚持不懈地组织人员查找土地档案,了解当事人情况,对案件进行研判分析,又一次推动化解了一件疑难信访案件。

  记者手记

  凭着韧劲儿,王洪海在信访工作中留下了如牛一样勤奋的身影。多年来,他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有组织上对他的认可与关怀,也有他多年如一日在信访战线上洒下的辛勤汗水。“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