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企业管家”写担当——记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哈尔滨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杜晓静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大连记者 王怀实 | 发布时间: 2021-06-11 10:22

  个人简介

  杜晓静,2000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获得大连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最佳服务标兵”“大连好人”“辽宁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杜晓静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担当,把涉企警务移到网上、连到掌上,不但落地见效而且令人耳目一新。她被誉为“企业管家”“掌上警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全警都是营商窗口”“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GetAttachment (1)

  服务企业“24小时不打烊”

  2015年被选为派出所服务企业民警专干之初,杜晓静就暗下决心:把“企业平安之家”的事做好。她同步建立微信群,以“24小时不打烊”的标准,联动公安派出所和企业,企业有什么需求,立收立办。随着工作的扩展,她把涉及企业警务的内容几乎全部移到手机上进行,一个由新媒体方式支撑的社区警务“单一窗口”线上运行,通过让信息多跑路,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016年年末,某外资制药企业扩建二期工程,因工程设计方案多次更改,导致消防审批不能按期走完程序。厂方因此特别焦急,通过微信找到杜晓静寻求帮助。她立即会同领导到相关部门协调,实现了边更改、边施工、边审验,确保了项目工期。这几年,杜晓静的微信群已圈粉超过2万人,辖区12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在列。

  杜晓静还为辖区企业员工协调建设了4个免费停车场,帮助解决了4家规模企业交通出行难题,联合相关部门解决涉企需求160余件,帮助办理外籍高管、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出入境签证70多人次,赢得了辖区企业的好评和信任。

GetAttachment (2)

  自学三国语言建立交流群

  杜晓静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外企CEO服务群。现在,这个群里已有50余位世界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为了更便捷服务,杜晓静自学英、日、韩三国语言,和同事们直接用外语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使对方在没有翻译时能随时定位报警、求助交流,达成所需所愿。2016年夏季,哈尔滨路派出所应外国人“24小时入驻登记”需要,建立万达广场“外籍人员服务站”。杜晓静在这个网下实体加入了多项特色服务:“24小时入驻登记”绿色通道、外国人租住民宅“三有一新”、派出所微信服务小贴士等。同时,杜晓静聘请23名外企管理人员为警风警纪监督员,建立与公安局、派出所领导一键投诉反映通道。

  某外资企业落户大连,某汽车公司作为项目配套,也同时进驻。但是,该汽车公司因租用厂房纠纷,被拖进了一场连环官司,对方天天用车堵大门,不让接送外资企业员工的车出入,要求该汽车公司限期搬离腾地。在杜晓静的苦心劝诫、积极沟通协调下,最终,对方同意和平解决。此时,离法院执行搬迁的最后期限只剩下3天时间,杜晓静跑场地、谈合作,最终帮助企业顺利搬迁,使该企业在开发区扎下了根。

GetAttachment (3)

  织严织密治安防控网

  为适应治安工作的新常态,在“企业平安之家”成立不久,杜晓静便上线运行了企业安全防范微课堂。她牵头组织社区民警与企业逐家联系,整合企业内部保安力量,组建了15支警企联防队,加强企业周边区域的治安管控,织严织密治安防控网络。

  几年来,杜晓静发布警方提示和社会治安播报320余次,举办线上法治课堂2000余次,并督导所有的辖区企业安装和完善内部安防。近年来,辖区涉企案件发案下降一半以上,涉及外商的可防性案件实现零发案。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杜晓静冲锋在前、主动服务,携手企业共筑战“疫”防线。她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做好120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外地返大连复工职工信息备案及返大连职工隔离等工作,帮助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企业内部的防控工作。她协调辖区4家企业腾出闲置宿舍供开工企业员工住宿,为辖区6家生产防控必需品的企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解决了后顾之忧。辖区有的企业因为疫情本来已决定撤资,但被杜晓静所感动,改变了想法,并说疫情不可怕,这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记者手记

  杜晓静扎根基层,积极践行“枫桥经验”,走出了一条知企业难、懂企业需、听企业声、解企业困、帮企业急的新时代“企业管家”之路。以一颗经久不变的从警初心,千方百计把企业的事、员工的事做实做好,在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征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