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破浪迎风一“老兵” “红海精神”勇毅行——记营口市鲅鱼圈区司法局红海司法所所长郭广奇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郝运义 驻营口记者 齐岚 | 发布时间: 2020-06-30 15:07

  北接月牙湾,南衔仙人岛,以地域特色“红海”二字命名的基层司法所,在营口市鲅鱼圈区名声够响亮,所长郭广奇是一位有着多年军旅生涯的硬汉,在他的人生信条中有6个字:“若有战,召必回!”军魂赋予他为民请命的“红海精神”。普通的基层司法岗位,也要有破浪迎风的心志,所谓“干一行爱一行”,郭广奇这位“老兵”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成绩单。

红海司法所 普法活动(郭广奇 左三)_编辑

 郭广奇(左三)为百姓普法(资料图片)

  普法 甘为“前哨”

  鲅鱼圈区司法局指挥中心从5月6日起执行三级值班制度,郭广奇每日上报情况,准确掌握全系统动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为了积极发挥区、镇(办)和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作用,鲅鱼圈区司法局组织各司法所接受群众咨询,解答法律疑问。今年的“5·15政务公开日”,红海司法所宣传环节紧密围绕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助力政务公开主题活动落地生根。

  红海司法所辖区是鲅鱼圈区普法的“前哨”,郭广奇总是第一时间带队上街开展政务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职责,行政执法、公证和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等。

  监管 守住“阵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郭广奇坚持监管防范与疫情防控并重,线上、线下联动,利用微信、电话、视频等线上平台的“零接触”优势,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督促社区矫正对象在家学习法律及疫情防控知识,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信谣、不传谣、不脱管、不漏管”。

  3月份以来,郭广奇深入开展“线上+线下”集中教育学习,分批、分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报到。为避免聚集性活动,避免人员接触而产生疫情传播风险,取消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报到、学习、社区服务、宣告等聚集性活动,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巡查、核查为主开展日常监管工作。郭广奇带头“玩转新媒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琐碎的日常工作“完整化”,力求做到疫情防控期间无盲点、无漏点。

  服务 布局“设点”

  郭广奇干工作,牢记上级要求的“早计划、早准备、早动手”9字口诀。为老百姓服务,必须做到“心勤”,拖沓懒散的工作劣习入不了他的眼。今年,鲅鱼圈区委、区政府将省“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列入全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如今,10个社区(村)“村民评理说事点”在鲅鱼圈区启动,红海司法所也当仁不让,把工作做在前面,让百姓早受益。红海司法所工作人员上下一心,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好事,要办好!”郭广奇热情接待村民。

  战“疫” 勇当“先锋”

  司法行政干部,在基层岗位也要有敢冲锋、披肝沥胆的胸怀。2月8日,鲅鱼圈区司法局接到鲅鱼圈区委、区政府《关于号召开展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群防群控工作》的通知,立即面向各基层司法所发出“当代表,做模范,让我到防控第一线”的倡议书。郭广奇收到倡议书后,成为首位在网上报名的人。

  2017年,郭广奇曾患脑出血,至今右侧身体活动仍不自如,组织心疼他,但他态度坚决,如愿成为鲅鱼圈区司法局党员突击队的一名队员。疫情防控期间,他一样工作都没落下,完成了红海司法所64名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监管工作。由于工作超负荷,再加上脑出血带来的后遗症,他右眼眼底充血,视力模糊,双手也冻得裂出好几道血口,而他拒绝休息,衣服里始终装着两瓶药,挺不住了,就吃两片。用郭广奇自己的话说:“我之所以这么选择,不是我比别人高尚,而是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司法行政人,无论何时,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挺身而出!”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郭广奇深信: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红海司法所在郭广奇的带领下,用行动见证了“红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