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人眼中,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何经涛永远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每一天他都在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2008年,何经涛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2009年,他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经过半年的恢复,他又回到热爱的审判工作岗位上。2019年,何经涛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是全省法院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法官。
何经涛在诉讼服务大厅接待当事人(资料图)
为当事人解“心结”
6月1日,记者来到文圣区法院,何经涛的办公室已从四楼搬到了一楼,原来他现在除了审管办的业务外,还要负责文圣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
在何经涛的办公桌上,永远是堆积如山的案卷和材料,柜子里是摆放整齐的法律书籍、案卷和一盒一盒的药。记者问他:“最近身体怎么样?”何经涛笑着说:“挺好的。”这时,何经涛的手机铃声响起,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专程到法院来感谢他为自己解了“心结”。
前不久,老人来到文圣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说要起诉3个儿女,何经涛接待了老人。“打官司就像得了一场大病,病好了也会有后遗症。”何经涛说,他听了老人的叙述后,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老人打这场官司。他用了两天时间理清了老人和3个儿女之间的“恩怨”,分别找到3个儿女,其中小女儿坚持不肯来法院,何经涛就通过微信劝解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何经涛的调解,大女儿主动回到老父亲家,接着儿子和小女儿也都陆续回了家,并且表示3个人会合理安排照顾好父亲。
干了10多年的审判工作,何经涛始终把办案与法官的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他说:“判决书不一定能治‘心病’,但是调解成功却能解开‘心结’。”
慧眼如炬辨真伪
在何经涛的微信中,有一个法官群,大家在里面探讨办案的方式方法,何经涛在群里是有名的识别伪造合同的能手,因为这类案件他办得最多,经验最丰富。
他曾办理一个房产继承的案件,一名妇女将一处住房卖给一个男人。不久,这个男人病故了,在房产继承问题上死者的子女同死者后老伴产生了纠纷,官司打到了法院。庭审时,卖房者声称死者后老伴拿出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假的,合同上的手印不是她的。这样两者的指纹认定成了本案的关键。何经涛便当场让两人按下手印,可是指纹拿给专家认定时,却因卖房者的手印较轻难以认定。
于是,何经涛和同事又赶到弓长岭区安平乡茨沟村找到卖房者,请她出具全部指纹。可是卖房者以死者后老伴找人威胁自己为由,百般不肯。过了几天,何经涛打听到卖房者在市内办事,又第三次找到她,耐心劝说,终于使卖房者自愿提供了指纹。通过鉴定,房屋买卖合同被认定为伪造。
分秒必争为正义
参加法院工作以来,何经涛办理各类案件1516件,参加合议庭及担任审判长办案1748件,调解撤诉率达75%,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经他手办理的案件从未发生过错案和瑕疵案件。
今年是何经涛换肾的第11年,医生曾告诉他,换肾10年后就会出现排斥反应,他要经常到医院做检查,然而他却把医嘱抛之脑后,还说自己“久病成医”。
肾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越来越剧烈,何经涛每天都要吃下大量药物,尽管医生一直嘱咐他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多休息,但是面对当事人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觉得自己分秒必争,“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