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从警19年来始终坚守在监管改造一线,将无数累惯犯教育改造成洗心革面的回头浪子,曾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辽宁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辽宁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李文明用“五零”“五心”铸就的对党的监狱事业的忠诚与担当,饱醮汗水写就从警春秋岁月。
“零疏漏”
细心破获预谋行凶案
李文明对待监管工作从未有过丝毫懈怠,监区服刑人员一反常态的蛛丝马迹都难以逃过他的眼睛。服刑人员尹某性情暴躁,睚眦必报,常因一些琐事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摩擦。一次在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冲突后,竟然一反常态地平静了好几天。敏锐的直觉告诉李文明,尹某表面上的平静可能是在为酝酿大事做掩护,立即对尹某进行了管控。果不其然,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尹某行为异常,李文明当机立断,迅速展开行动。在证据面前,尹某交待了蓄谋已久的报复计划。
“零差错”
责任心密织“安全网”
从2012年至今,李文明执行服刑人员离监就医任务累计500余次,从没出现过任何差错。因为每次执行任务他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细小环节,整个就诊过程中从不离开服刑人员半步。
有一年春节,一名正值肺结核传染期的服刑人员因合并症突发外诊,救护车前,李文明对一同执行戒护任务的年轻民警说:“你们退后,我来抱他上车!”还没等其他人回过神来,身材瘦小的李文明已经将病犯抱上了车。整个就诊过程中,李文明也无惧被传染的风险,保持“零距离”戒护。
李文明
“零障碍”
恒心让服刑人员敞开心扉
不抛弃、不放弃是李文明秉承的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宗旨,他始终坚信,用爱心能够唤起他们改过自新的决心。
杨某曾经是一名让人头疼的服刑人员,经常提出各种无理诉求,刁难威胁民警。由于他语言表达有严重障碍,民警根本无法与其沟通。李文明通过仔细阅读卷宗、多方了解找到了缘由。原来杨某从小在一个缺爱的家庭长大,家里人很少跟他说话。杨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打工期间也几乎不与人交流。长期的心理压抑导致语言障碍。
为帮助杨某,李文明借助网络学习感知能力训练方法,强化杨某的触觉反应。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杨某将一封信交给李文明,把他从小到大的遭遇写了出来。信虽然简单,但是李文明却如获至宝,因为这封信交出的是杨某的信任。于是,李文明也用写信的方式开始了与杨某的交流。在他的不断鼓励下,杨某的口头表达渐渐地多了起来,一年后已经基本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为避免前功尽弃,李文明没有马上停笔,与杨某的信件往来保持了3年。当李文明停笔的时候,杨某已经从封闭的世界走了出来。
“零距离”
爱心赢得服刑人员家属信任
执行戒护任务时,李文明是一名尽职尽责的民警,当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人员住院时,他又化身“最敬业的护工”,端屎端尿,悉心照顾。有一名生命垂危的服刑人员每天排便十余次,起初其家属非但不护理,还到处“找茬”。李文明忍着难闻的气味不厌其烦地为其清理,并近身“话聊”缓解服刑人员的心理压力。由于该服刑人员的治疗药物对温度有要求,而医院又不能提供保管,李文明就买来塑封袋仔细地把药封好,带回家用冰箱保存,每天再将药送到医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这名服刑人员家属被李文明的爱心感动了,对监狱从抱怨到感谢,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零报告”
初心践行守土尽责的使命
当监狱吹响战“疫”号角后,李文明第一时间请战,至今累计隔离封闭100余天。封闭期间,李文明结合老残监区的服刑人员特点,坚持管理和教育两手抓,既强化规范化管理,促进服刑人员行为养成的提升,又发挥教育的治本功效,谈话教育近百人次,及时疏导服刑人员对疫情的恐慌心理,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筑起了疫情防控和监管工作的“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