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于勇:一点一滴皆平凡 唯愿大爱留人间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0-05-22 13:33

  他用自己珍贵的216毫升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之火。他是大连市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务员、大连市第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被授予大连市红十字荣誉奖章。他就是瓦房店监狱十一监区七分监区分监区长于勇。

01

于勇

  奉献自己帮助他人

  “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我很荣幸。”于勇说。

  高考后,于勇的“庆祝”方式就是去献血。“那次也是我第一次献血,我走在街上看见一辆献血车停在那,我当时毫不犹豫就走进去。”于勇说,之后每半年,他就捐献一次。2016年6月,正在读大学的他在一次献血中留样登记,加入了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9年4月11日,于勇接到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的电话,称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HLA低分辨分型相合,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于勇当即表示愿意捐献,并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随后,在红十字会的安排下,于勇进行了高分辨配型血样采集,于勇与患者HLA配型完全相合,且身体检查合格,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根据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的安排,2019年5月24日,于勇住进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捐献专用病房,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身体调理,确保身体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每天早晚各注射一针“动员剂”,将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一周后,于勇接受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手术,为一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担当是一种生活态度

  于勇不但是一名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警察,更是一个有担当的好哥哥。

  201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于勇失去了母亲,在悲伤之余,他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把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弟弟从农村接来和自己一起生活。为了让弟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个小伙子像父亲一样每天接送弟弟上下学、辅导作业,照顾弟弟的生活起居。

  失去母亲,带着弟弟,没有让于勇对工作生活失去热情,反而让他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生命的至高无上。

  “生命以痛吻我,我仍愿报之以歌。”这就是“90后”的于勇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

  用心感化服刑人员

  作为基层监狱警察,于勇虽然平凡,却不寻常。

  于勇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住院期间,还时不时打电话询问七分监区服刑人员的情况,“七分监区是新组建的,服刑人员的思想还不稳定,他出院后休息了一周就回到了岗位。”瓦房店监狱十一监区副监区长丁守鑫说。“我在家里待不住,心里就惦记监区的工作。”于勇对记者说,“我希望服刑人员们都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在日常工作中,于勇勤勤恳恳,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用人性化的管理和大爱,赢得服刑人员和家属的称赞。

  服刑人员庞某因有违纪行为,停止了亲情电话和家属会见。去年6月,庞某80多岁的老父亲千里迢迢从山东来,想见见儿子,当得知无法见到儿子时,老泪纵横。于勇得知情况后,马上赶到会见室,拉着颤颤巍巍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直安抚,最后自己掏腰包领着老人到饭店吃了饭,安排了住宿。第二天,于勇将老人送上火车,并买了路上的食品。老人热泪盈眶地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离去。庞某直到可以给家人打亲情电话后才知道此事。

  “于警官真是好人,默默地为我做了这么多,知道这件事之后,我一直都好好改造,再也没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了,再也不违规违纪了。”庞某说。

  于勇把青春独特的记忆留在了高墙内,把人生的期待留在了服刑人员的脸上。于勇说,他热爱这份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那些走上歧途的人又能回到正路上,想想也挺有成就感的。”采访最后,面对记者,于勇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