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墙
苗长阔,现任盘山县人民法院沙岭人民法庭副庭长,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法官及办案标兵,2009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辽宁省优秀法官”,2012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2014年被最高院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先进个人”,2017年被最高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2018年被省法院记二等功。今年1月,苗长阔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苗长阔
1994年,还在中学当老师的苗长阔听说盘山县法院正在招聘……就这样,苗长阔与基层法庭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沉稳睿智、洞察敏锐的特质,让苗长阔在法官的路上走得坚韧,他不仅获得了荣誉,更收获了口碑。苗长阔找到了诀窍:“事实清、证据明、裁判公、人心服,最大限度地让人民满意。”
25年来,苗长阔在法庭工作中干劲儿冲天,承办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但结案率不降反升,平均每年承办各类民事案件300余件,结案率均达90%以上。他所办案件,无一件引起矛盾激化,无一件被认定为错案,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受到广泛好评。
刚柔并济无畏惧
以点带面解难题
“接案子不能‘挑食’。”苗长阔用他的毅力和耐心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沙岭法庭辖区的古城子镇是一个以水田为主的农业镇,是全县农业用水大户。近年来,部分村民以供水质量不合格为原由拒交水费。在几个村民的煽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不交水费。据不完全统计,古城子镇辖区内有5000多承包经营户,水费的收缴率只能达到30%,几年下来,13个村所欠水费达数百万元。
接到案子后,苗长阔进行了深入走访,连续多日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终于打动了村民。“有不少农户把与此案毫不相干的民事纠纷拿出来,不给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不交水电费。”了解了前因后果,苗长阔锁定了几户曾经带头拒交水费的农户作为突破口展开工作。古城子镇夹信子村村民刘双(化名)承包了20多亩地,每年水费将近千元,在村里,他租种的土地最多,也是第一个带头不交水费的。摸清了情况,苗长阔决定先拿下这块“硬骨头”。
当时正值农忙时节,这时候想找人只能等到中午或者晚上,其余时间村民都在地里干活。而从沙岭镇到夹信子村最近的一条路也有20多公里,还是土路,苗长阔为了能够圆满解决问题,顶着火辣的太阳,骑着电动自行车先后5次到刘双家中做调解工作。
有一次,刘双正在家招待亲戚,见苗长阔进来,脸色立马就变了,借着点儿酒劲,刘双竟抄起杀猪刀威胁道:“你再敢提水费的事,今天我就给你撂这。”
这一举动并没有吓住苗长阔,苗长阔不仅没有转身离开,反而一屁股坐在刘双家的炕头上,跟刘双的亲戚打起了招呼。刘双的母亲见状,赶忙拉住儿子,并向苗长阔道歉。苗长阔也没有生气,而是笑呵呵地当着刘双亲戚的面说明来意,同时他也警告刘双,拒交水费和威胁法官都要负法律责任。亲戚见状也开始劝解刘双。此时的刘双满脸通红,只得扔下杀猪刀向苗长阔承认了错误。
苗长阔站起来拉住刘双的手说:“我知道你就是性子直、脾气急、爱冲动,而此事也不至于让你伤人犯法,你知道我是法官,你怎么能犯糊涂呢?”听着苗长阔这一番话,刘双很羞愧,他拍着胸脯保证第二天就把水费都补齐,并且以后会按时缴纳。
最终,在刘双等人的影响下,夹信子村欠水费的村民纷纷补齐了水费。短短的时间内,苗长阔办理的大部分欠水费案件都以调、撤结案。苗长阔了解到,因古城子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村民要打官司、咨询往往需要倒几次车。为了方便诉讼,他在古城子镇设立了巡回法庭,不定期到巡回法庭就地审理案件。
发挥钉子精神
决不一判了事
苗长阔说,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保障当事人的权益,是一名农村法官最基本的素养。“农村的矛盾纠纷无非是家长里短,闹到我这儿的都是两样内容:钱财和土地。但这也都是老百姓安家立命的宝贝,我必须要秉公处理,发挥钉子精神。”
几年前,苗长阔接到了一通来自朝阳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原告李玉(化名)焦急的声音,他诉说着自己被拖欠货款的委屈。在这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李玉与被告张辉(化名)相识在网络。张辉从事电器修理,而李玉则销售电器,双方合作了一段时间后,张辉就不再从李玉处进货,但是却拖欠了5000余元的货款未结。沟通无果后,双方对簿公堂。随后,张辉却彻底消失了……因为张辉的户籍所在地为沙岭法庭辖区,因此李玉找到了苗长阔。
苗长阔了解情况后,告诉李玉耐心等待,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寻人工作。苗长阔说,张辉虽然户籍在当地,但他离家已经十几年了。苗长阔决定先从村委会入手,“我知道他多年不回家,但村里换届选举都会通知到个人,你们肯定能联系到他。再说,他还有农村合作医疗,这个福利他也不能不要。”苗长阔说。村里配合帮忙联系了张辉的父亲。苗长阔又做起了张辉父亲的工作:“孩子还年轻,不能被列入‘失信黑名单’,那不就耽误工作了吗?”苗长阔一番“软硬兼施”,在张辉父亲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了张辉,对方同意将货款返还给李玉。
但几天后,张辉再次失踪,通过电话、微信都无法联络上他。苗长阔没有放弃,他记起,张辉提到过其工作在鞍山某企业,苗长阔就查询到该厂的办公室电话,询问是否有修电器的师傅叫张辉,几番对话后,终于确认其就在该厂。但苗长阔并未说出张辉欠钱一事,只是婉转地委托对方带话,有些矛盾没有解决,希望张辉能主动联系法庭。苗长阔担心再出纰漏,还特地赶往了鞍山,见面后,张辉终于被苗长阔的执着所打动,同意归还欠款。
几天后,李玉收到了拖欠许久的欠款。他感激地给苗长阔打来电话,直言自己最初只是试试看,没想到苗长阔真地上了心,挽回了自己的损失。
苗长阔说,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法官曾告诉他:“不能机械地运用法律,法律人要有良知。对于案件,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事,判决易写,心结难解。法律的规定、法律的条文是冰冷的,可是司法是有温度的。”这句忠言,苗长阔铭记至今。
疫情无情法有情
温情调解撤诉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苗长阔第一时间筹集到200只口罩,送给疫情卡点处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把最好的保护送给一线工作人员。”苗长阔在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不忘维护辖区企业和百姓的合法权益。
疫情期间,原告盘山县某企业将被告武汉市某企业起诉至沙岭法庭,原来,双方因50万元货款未结而产生纠纷。疫情发生后,原告无法索要货款,经济效益也大受影响,若能要回50万元货款,则能解原告企业一时之急。苗长阔了解到原告企业的难处后,立即电话联系了被告,并添加了被告企业负责人的微信。几次沟通后,被告被苗长阔的真情所打动,也能换位思考,体谅原告的难处,终于同意偿还50万元欠款。而原告也在苗长阔的调解之下撤回诉状,双方至此案结事了。
“很多矛盾纠纷就差换位思考这一个程序没做,特殊时期,也要用特殊的办法。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工作人员,这样的经历有许多,如何合理地化解矛盾、顺利地开展工作,是基层法官的必修课。很多时候,我都希望自己多想些‘金点子’,给每一个当事人以点拨,使双方握手言和。”苗长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