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王洪冠:凭着一份执著来实干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葫芦岛记者 郑子超 | 发布时间: 2020-05-08 13:14

  “现在猪场选址问题解决了,你要赶紧把手续办下来,争取早日建成。有什么需要协调帮助的,尽管跟我说。”4月23日,在葫芦岛市南票区虹螺岘镇火台子村一座小山上,省公安厅网安总队驻火台子村“第一书记”王洪冠给村里的生猪养殖大户刘刚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这一阵子王洪冠很忙,与南票区交通局沟通修路的事,与村“两委”研究水利工程的事,与兴城市花生种植大户谈土地流转的事……

  抓党建聚人心

  强化队伍建设

  今年36岁的王洪冠,是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正科级干部,先后荣立过三等功两次、受嘉奖两次。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号召机关干部下乡扶贫,王洪冠主动报名,被安排到火台子村任“第一书记”。

配文1:王洪冠为笨猪养殖户刘刚“指点迷津”

王洪冠(右)为生猪养殖户刘刚指点迷津

  火台子村人口虽少,但残疾人就有39人,低保户50户,不仅没有像样的集体经济,反而有80余万元的历史欠账。在进村报到的第一天,看到村里落后的面貌和生活困难的村民,王洪冠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现状。

  村民富不富,全看党支部!火台子村有26名党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50岁以上的党员占了一多半,日常组织生活积极性、主动性弱,照本宣科多,创新实践少。王洪冠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聚人心,把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带强党员队伍作为第一要务,规范组织生活,把有想法、有能力、想作为的年轻人吸收进党员队伍。

  两年来,王洪冠发展新党员1人、积极分子2人。这些年轻人成为“活细胞”,在带头致富、化解矛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重民生见实效

  改善村容村貌

  要想富,先修路。王洪冠驻村伊始,火台子村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可以说是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王洪冠到任后,多次联系南票区交通局为村里修建巷路,仅2019年,就硬化了6公里近2万平方米的巷路。身上的土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看到村民茶余饭后在新建的路上散步锻炼身体,王洪冠打心眼儿里高兴。

  环境卫生是火台子村的另一个老大难问题,没有专职的环卫工人,没有垃圾处理地点,再加上环保意识薄弱,大量的垃圾长期堆在村内,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村子的精神面貌。王洪冠多方联系争取政策和资金帮扶,为村子建起了垃圾场,设专人定期清理垃圾,使村内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乡村要美丽,精神要转变!王洪冠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邀请公安民警向村民讲授防范毒品犯罪和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发动社会力量,筹集了6部轮椅,捐给肢体残疾的村民;联系省城医院医生到村里,免费为老弱病残人员看病诊断;村里业余文化生活少,他多方联系筹集到乒乓球案台、篮球架,还组织起了秧歌队……业余生活丰富了,村里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清思路抓经济

  推进产业致富

  要想村里日子好起来,必须在经济发展上找出路。王洪冠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捋顺了“种植、养殖齐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向。他提出了“向土地要收益,向科学要产量”的思路,联系沈阳一家农业科技公司,采购了土地营养液,实现每亩提高产量10%左右,在全村推广。他鼓励帮助村里的生猪养殖户扩大生产,协助投资近50万,开辟生猪养殖区27亩。通过这个养殖场,可以带动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边缘户通过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他还与兴城市的花生种植大户联系流转土地,使“有地无力”的家庭增加收入。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这是王洪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坚信:希望的种子一定会在村里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