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的第23年,48岁的朱哨兵“走”了。
4月6日,桓仁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华来派出所所长朱哨兵在辖区巡查防火工作时发现公路旁的秸秆、荒草和灌木着火,为防止火势蔓延,他手持铁锹奋勇扑救,被过往车辆撞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不愿相信,不敢相信,不肯相信……大家只当忙碌的他只是停下来,歇歇脚。
他用忠诚点燃了生命的光亮,那光亮将一直照耀着后人的路,也将永远守护这一方土地。
人物小传:朱哨兵,1997年12月1日参加公安工作。从警23年来,朱哨兵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基层、扎根在一线,他是永不疲惫的“哨兵”,一直默默守护着一方平安。
从警是情怀 不辜负这一身藏蓝色
“谋一方平安稳定,保一域幸福安康”是他一生的志向
与朱哨兵共事的同事很少看见他有疲惫的时候。“只要穿上警服,朱所就一定是我们中最精神的那个。”
朱哨兵哪能不累?华来派出所民警王一多回忆说:“每次上班,无论多早,朱所的车肯定停在院里。晚上下班时,我问朱所走不走,他肯定都说:‘你们先走,我等会再走。’每次一等,就要等到夜深。基层工作不好干,我们都觉得累,他比我们做得更多,怎么可能不累?”
朱哨兵牺牲后,同事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他的办公桌里放着一瓶又一瓶没吃完的胃药,他根本不是“钢铁之身”。
朱哨兵从来没抱怨过苦累,因为成为一名警察是他一生的志向。
23年中,朱哨兵先后在桓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办公室、指挥中心、八里甸子派出所和华来派出所工作,“闲不下来”的他最爱的还是基层工作。
到基层派出所工作就是他自己提出的。
“领导,我想了很久,我觉得自己还是想去基层做点实事,您把我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吧。”2010年,时任桓仁县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朱哨兵走进了局领导办公室,主动请求把自己“下放”到基层。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不坐办公室选择去基层“风吹日晒”是“犯傻”。朱哨兵不仅要求到基层,还挑了一个全县最远的派出所——距县里70多公里的八里甸子派出所。
在八里甸子派出所,朱哨兵做了6年所长。2016年10月,他任华来派出所所长,一干又是4年,成为了全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所长中年龄最大的“老大哥”。在这10年的基层工作中,朱哨兵从来没和身边人抱怨过,更没有辜负过身上的藏蓝色。
民警刘志伟回忆说:“他说从小就想当一名警察,在刚参加公安工作成为一名刑警时,还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名为《刑警情怀》的文章。”
如今,印着这篇文章的剪报仍静静躺在朱哨兵家的柜子里,透过那早已泛黄的纸张,似乎能看见曾经那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把对公安工作的热爱浓缩到一个又一个文字里。
23年间,朱哨兵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把自己扎根在公安岗位上。
事事在前 鞠躬尽瘁身许国
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朱哨兵就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朱哨兵(前排左三)生前与派出所同事合影
2019年汛期,桓仁县华来镇出现强降雨,水势急速上涨。面对灾情,朱哨兵带领全所民警、辅警连续一周冲在抗洪抢险最前沿。
王一多回忆说,那段时间为了保护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所民警在朱哨兵的带领下24小时待命。抗洪抢险回来,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泥水。
好不容易雨过天晴,水势渐小,紧绷的战斗状态稍微得到放松,一个警情却让朱哨兵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9年8月15日早,华来镇居民林某报警称,其前男友王某在她家里拿刀要自杀,朱哨兵立即带领民警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发现林某被关在门外,王某反锁房门,表示林某不与其复合就点燃屋里的液化气罐。
朱哨兵马上对民警说:“你们往后撤,让我来。”
冲到前面的朱哨兵为了安抚王某的情绪,站在房门口与王某“拉家常”。突然,一股刺鼻的气味从房间内渗透出来。
“不好!”朱哨兵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果断的判断力马上意识到危险,决定破门而入。
进门的一瞬间,朱哨兵发现失去理智的王某已经割腕,鲜血不停地往外流,而怀里抱着的煤气罐则正“嗤嗤”地喷着液化气,王某右手握着打火机,撕心裂肺地喊着:“我要死!”
跟在朱哨兵后面冲进去的王一多回忆说:“朱所当时没有任何犹豫,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双手死死地控制住王某右手,抢下打火机,并用脚踢开了王某怀中的煤气罐。我们则马上冲上去将王某牢牢控制住,并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朱所的心里只装着百姓的安危。”采访时,王一多指着窗外的杏树对记者说:“你看院里那几棵杏树,朱所出事那天上午还为它们修剪了树枝,说等有时间再修剪另外三棵。”
透过窗户,记者看到,院子南边的几棵杏树枝桠整齐地站着岗,守卫着院子,而北边的三棵杏树则再也无法等来朱哨兵……
朱哨兵生前
纵是硬汉 也有柔情处
他的“工作日志”是一曲为人民服务之歌
朱哨兵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他的工作日志,随手翻开,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许多事。
“我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将近10本工作日志,上面都满满地写着他放在心里的事,都是群众关心的事,他总说怕忘了,所以大事小情都要用笔记下来。”民警刘志伟说。
在工作日志里,朱哨兵还详细记录了帮助华来镇大恩卜村王大哥的事。
王大哥因为经常滋事,妻子跟他离了婚,原本聪明可爱的儿子小豪也变得性格孤僻。
2018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响起,打来电话的正是王大哥:“我儿子想自杀,你们快来帮帮我。”
接到报警,朱哨兵立即和民警李冬赶往大恩卜村,刚进村头,就看见小豪裸着身体走在雪地中。原来,王大哥喝了点酒又把小豪给打了,小豪一气之下脱了衣服就跑到了外面。
看着小豪身上都冻紫了,朱哨兵马上将外套脱掉披在孩子身上,并陪着孩子在雪地里边走边交谈。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小豪保证“再也不会做傻事了”。他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一名像朱叔叔一样的警察。”
2019年8月6日,小豪向朱哨兵汇报,自己考入了县重点高中。王大哥也打电话表示,他要改过自新,不能给孩子丢脸。
“面对危险,他像一名战士;面对矛盾纠纷,他则是调解‘大拿’。他总教导我们,遇见事情要耐心、要细心、要用心。”民警李冬在回忆朱哨兵时,好几次都红了眼眶,“以后值班,再也没有朱所长带着我了。”
华来派出所共有4名民警和2名辅警,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深深怀念与朱所长共事的时光。
朱哨兵(左三)生前开展防汛工作
因为信仰 所以坚守
面对疫情,朱哨兵的脚步更勤了,心也更焦了
一声声叹息,一次次哽咽。在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从春节开始,朱哨兵只在家住了4个晚上,其余时间都是吃在所里,睡在所里。抗击疫情期间,朱哨兵既是“领头羊”,每一天都带头执勤,走村串巷,排查重点人员和车辆,还是“螺丝钉”,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哪里忙不过来他就去哪忙。他样样操心、面面俱到。
“我们真是摊上了个好所长,镇里15个村,没有不熟悉朱所长的,没有不夸他的。抗击疫情期间,我们更是每天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华来镇大恩卜村村委会主任孙伟说:“有一天,从外省回来一对夫妻,白天硬要进村,我们没同意,晚上两个人就要从山上往村里硬闯,那时候都半夜了,朱所长得知情况第一时间赶到帮我们协调此事,直到调解成功。”
面对疫情,朱哨兵始终保持往前冲的姿态。
还有一次,辖区内一名女子报警,说自己发烧了,非常害怕。接到报警后,李冬正准备出警,但是一下子就被朱哨兵“按”下来了——“你还年轻,你别去,我去。”一边说着,朱哨兵一边戴上口罩往外走。
“虽然后来确认是虚惊一场,但是朱所长坚定的背影却让我内心无比感动。”李冬回忆说:“那一段时间因为人人都在家隔离,所以矛盾增多,有时所里报警电话接连不断,不管是狂风暴雪,还是三更半夜,只要接到群众的电话,他都是戴上口罩就即刻出发,冲在最前面。”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朱哨兵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直到牺牲的那一刻。
最后一通电话谈的还是工作
那个血肉模糊的牺牲者是所长朱哨兵
清明节的假期,本该轮到朱哨兵休假,但他却没有休息。他说:“这是疫情防控的攻坚时期,又赶上清明节,防火的难度也很大,我就在所里带班,人多力量大,咱们要确保万无一失。”
回忆起4月6日,刘志伟泣不成声:“早知道这样,我就坚决让他回家休息了,之前他已经连续值了3天班了,我劝他回家歇歇,他说假期的最后一天决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刘志伟说,4月6日警情特别多,晚上8点多的时候,他和民警王一多正在出警,朱哨兵打电话询问了一下情况,说外面风有些大,他怕有火灾发生,出去看一圈。
20时35分,刘志伟又接到朱哨兵电话,他巡查到华来镇朱家堡子村附近时,发现路旁的秸秆、荒草和灌木着火,火势很大,已经窜到了公路旁的树下,浓烟滚滚,他已经联系了林业部门,火情也被暂时控制了,不用他们过去了。
20时38分,刘志伟和王一多出警归来,给朱哨兵连续打了两遍电话,但都没人接听。
21时10分,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朱家堡子附近发生交通事故,有人被撞,让他们到现场维持秩序。
接警后,刘志伟、王一多迅速赶往肇事现场,在对现场实施封锁后,及时疏散车辆,正在民警们忙碌时,急救医生宣布被撞者死亡。民警上前想要查看死者身份信息,发现这个面部血肉模糊的人就是所长朱哨兵。
刘志伟再次露出痛苦的神色,说:“我听一多喊了一声‘所长’就哭了起来,我当时就傻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可当我看到哨兵的脸庞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了,直到现在我也不相信,他就这么离开了……”
那时路上还飘着没有散去的浓烟,路边的几棵大树还有烧焦的痕迹,一把铁锹遗落在朱哨兵的旁边……
特写:风萧雨落传噩耗 长街当哭送战友
“桓仁公安为你送行”“好战友,一路走好”……4月7日,夹道相送的群众,默默流泪的战友,无不诉说着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一位人民的好警察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公安事业。
桓仁县公安局局长彭玉强悲痛地说:“朱哨兵是我们桓仁公安最优秀的基层干部之一,他的离开不仅让我们失去了一位至亲至爱的同事和战友,更是桓仁公安的巨大损失!”
自发来送行的华来镇百姓有几百人,他们纷纷诉说着朱哨兵待民热忱、服务群众的事迹。李大娘一边流着泪一边说:“如果不是朱所长带领民警舍命制止,我们整栋楼都得被煤气罐爆炸殃及,我们舍不得他……”
斯人已逝,唯有怀念。
朱哨兵曾经的同事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的话语:“前一天还给你打电话请教问题,当晚还看到你在工作群里调侃,大哥就这么走了,走得太突然了。你累了,睡一会吧,我的第一任所长。让我再喊你一次‘头头’,请你一路走好。”
采访中,忙了一天的民警李冬回到所里,看着空荡荡的值班室对记者说:“他走了快一个礼拜了。我跟着他学会了出警时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方法,他的叮咛我都牢牢记着。今天又有火情了,我也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文字太轻,回忆太重,每一次怀念都注定珍贵。
派出所的民警公示板上,朱哨兵的照片已经取了下来,空的地方白得突兀。但在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心中,那个位置永远也不会空,朱哨兵永远是那个不知疲惫的“哨兵”,坚守着这片他为之奋斗的土地。
记者追思:另一种方式与你相识
当你的同事对我讲起,每年的除夕夜你都要在所里值班,我深深感受到你对职业使命的担当精神;当你的同事对我讲起,你的女儿在你牺牲后,坐在你的办公桌前久久不愿离去时,我深深感受到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
还有另一种认识你的方式:曾先后被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人民满意民警”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3次。在你的带领下,华来派出所连续3次荣获集体三等功、1次集体嘉奖,并获得“青年文明号”“人民在我心中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本溪市、桓仁县公安派出所综合考核排名位居前列。
清明节一过,桓仁县的山上就透出了嫩绿,枝头的芽簇也都钻出了头,每一簇新绿都饱含着新的生机。这是你为之奋斗,并深深热爱的地方,也是你用生命守护的地方。朱所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