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理说事点”成员为百姓评理
“居民有事心不烦,评理说事敞开谈。桃仙有个‘说议断’,就地商量马上办。民情民‘说’表意愿,民事民‘议’法律援,民理民‘断’有乡贤,公开公正最关键。德治善治合民愿,法治自治美家园。”这是沈阳市浑南区桃仙街道居民自编的顺口溜,以此为年初街道建立的“评理说事站”点赞。
浑南区司法局局长侯运魁告诉记者,目前,浑南区建设了70个“居民评理说事点”、148个“村民评理说事点”,实现“评理说事点”全覆盖。“评理说事点”保证了百姓诉求及时传递、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进而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手抗疫 一手治理
大年初八,浑南区桃仙街道马楼子村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将全村7个路口封了6个,只留下一个最宽的路口供村民出行。“村民们对封路意见很大。”大年初九一早,小丹食杂店老板杜丹急匆匆来到村委会反映情况。小丹食杂店开了很多年,因为平时村民们有大事小情总喜欢到这里议论,就被村委会设为评理说事信息采集点。
村民为啥意见这么大?原来,村里有500多人在附近的桃仙机场务工,疫情防控期间,机场不停工,本来去机场上班只有15分钟路程,现在得用一个多小时,很不方便。
村委会找来几位村民代表商议解决办法:“把那个路口重新开通?”“不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去机场上班都得经过那个路口,会对疫情防控造成隐患。”驻村“第一书记”薛峰说。
村党支部书记赵连新想起来,村里有条废弃了很久的小路,去机场很近,周边村民也不用经过马楼子村,不影响疫情防控,能不能临时启用?“评理说事点”的主要负责人分析,虽然抗击疫情重要,但百姓生活也要兼顾。大伙儿一商量,行!随即出动铲车清除小路上的积雪。大年初十,一条800多米长的临时小路开通了。
“评理说事点”成功解决了百姓的需求,为百姓办了实事。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祝家街道佟家峪村村民关某17年前与前夫离婚,离婚时双方虽然依据协议进行了土地分割,但实际土地耕种界限不清,关某一直辗转在佟家峪村、祝家街道甚至区里找说法。
“评理说事点”成立之后,村乡贤曹正来主动找到关某,同时将关某信任的亲戚叫到一起,向其详细解释了村内土地确权的方式、工作流程以及经营权证与实际耕种地不一致的处理办法。通过调解,关某了解了村里是按照确权工作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的,对村里后续的处理办法表示满意。
评理说事需要设在群众活跃的“主场”,借助群众信得着的乡贤、社贤力量,在法治与德治的轨道上发展,激发群众的自治热情,践行“还政于民”的理念。
打造品牌 推进自治
“评理说事点”核心在“议”“评”,关键在实效,重在贴地气,赢在得人心。
祝家街道佟家峪村依托“漫山遍野杏花开,群众议事暖心来”的美丽景象打造出“杏花有约”特色农家院评理说事的品牌;五三街道聘请有专业经验的退休老民警、退休检察官任专职评理员,成功解决邻里纠纷20余起;桃仙街道“评理说事点”增设情绪疏导区,有效地缓解矛盾纠纷激化的风险;王滨街道开创“1+1+2”乡村评理说事模式……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举措对全区“评理说事点”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形成了强力推动。
在覆盖全区的议事点内,居民们打开了话匣子,唠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事、基层组织建设的要事;商议着影响和谐稳定的难事、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扶贫助残帮困的急事……
截至目前,全区“评理说事点”共开展诉求问题排查178次,收集群众诉求319条,成功调解纠纷228起。“评理说事点”正成为百姓喜爱、信赖、倚重的说事议事调事“聚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