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群“90后”格外引人注目。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些曾经备受呵护的“花朵”,正以青春力量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疫情防控筑起堤坝,守护群众的幸福安宁。
雨雪天气里,孙鹤桐(右二)和同事们坚守岗位
从1月25日到2月29日,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汤岗子派出所民警孙鹤桐已经35天没有回家了。孙鹤桐说,也正是因为这次战“疫”,让他褪去青涩,在坚守中收获成长。
孙鹤桐家在辽阳县,平时开车30多公里上下班,从1月25日接到所里排查辖区武汉返鞍人员的通知后,他就再没回过家。“见一面就等于跨市了,还得隔离14天,耽误工作啊。”电话里,孙鹤桐这样告诉父亲。
农历大年初一晚上,孙鹤桐第一个赶到辖区内武汉返鞍的4个住户家,耐心地为他们测量体温、询问身体状况,与他们建立微信联系。结束排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回到所里,与外市回鞍人员挨个联系,建立个人台账,内容详细到现住址、联系电话、活动轨迹、接触人员4项内容,等他忙完已经是深夜了。
每天几十户的排查已经成为常态,几天下来,孙鹤桐敲门的手都已经肿胀。不过在排查工作中孙鹤桐发现了窍门——“123”排查工作法:“1”为“加”,即先加微信,通过微信转发工作证件证明身份,消除群众疑惑。“2”为“问”,即通过问清回鞍人员现实状况,收集其接触人员情况,防止漏登。“3”为“访”,即定期回访,疏导隔离人员情绪。孙鹤桐的“123”排查工作法被所领导推广到全体参加抗疫工作的民警中。
孙鹤桐在一次夜间排查中发火了,因为辖区内一家宾馆收住29名外省人员且都未实名登记。“你们疯了吗?钱有这么赚的吗?”生气归生气,孙鹤桐旋即回到所里连夜制作外来人员个人档案,第一时间理清人员信息、排除疫情隐患。
除了每天的疫情隐患排查,孙鹤桐还要参与一线疫情防控执勤,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让他病倒了。2月25日,发烧的孙鹤桐来到医院做检查。其间,孙鹤桐的女友正巧给他打来电话,听孙鹤桐的声音有异,女友立即从家中赶到医院。其女友也是一名警察,这是抗疫以来二人唯一的一次见面。
“没事,他的病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孙鹤桐的化验结果出来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