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兵用她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展现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在新时代的大爱情怀,英模精神必将引领一代又一代辽宁司法人砥砺奋进,勠力前行!
报告会现场
台下听众认真聆听事迹报告
台下听众感动流泪
台上,深情讲述;台下,泪眼婆娑。
12月26日,辽宁人民会堂内座无虚席。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张晓兵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拉开帷幕。年仅50岁的省女子监狱一监区原监区长张晓兵,因身患胃癌长期过度劳累,于2017年12月22日去世,生命在此定格为永恒。今年7月,司法部追授张晓兵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张晓兵用生命化作路标,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报告会上,张晓兵生前所在单位领导、同事从不同角度,满含深情地讲述了张晓兵的感人事迹,还原她的初心。
这些质朴闪光的事迹,戳中听众泪点。大家深刻地感受到她对事业的炙热情感,感动于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更感佩她用爱铸就的不朽丰碑。
90分钟的报告会上,一个有血有肉的张晓兵呈现在大家眼前。
警徽下的忠诚
张晓兵,1967年出生在一个双警之家。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是她毕生的追求和向往。
“从警25年,张晓兵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初心和梦想,就像她在入党志愿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从警后,生性要强的她总是抓紧一切时间给自己充电,凭着这股钻劲儿,她很快成为了教育转化、监管改造方面的行家里手。”省女子监狱副监狱长姚彬向现场的听众讲述着。
在姚彬眼里,张晓兵特别有担当和责任心。“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一些死缓、无期服刑人员因减刑更趋严格、刑期延长而焦虑恐惧,改造积极性明显下降,监管改造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服刑人员薛某静坐示威,并煽动其他服刑人员闹事。针对突发情况,张晓兵冷静应对,制定相应措施,通过全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举办‘五心’‘五自’等活动,使薛某等长刑服刑人员重新树立了改造信心。”姚彬讲述说,“每年春节前夕,我都会参加一监区的春节联欢帮教大会,每次都感觉到了服刑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感受到了家属们感激的心情。看着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我感受了到监狱人民警察的价值所在。”
张晓兵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使命,她的精神必将引领一代又一代女监民警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生命的坚守
“2012年11月14日,被确诊患有胃癌的张晓兵做了胃部全部切除手术。术后仅25天,她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同事们看到的晓兵依旧风风火火地工作着,没有人知道伴随她的是办公桌抽屉里满满的药物,还有化疗后难以忍受的恶心与疼痛;同事们看到越发消瘦的晓兵总是提着一个保温饭盒,没有人知道,术后5年,胃部全部切除的她根本无法正常进食,只能吃稀软的流食。”省第二女子监狱民警王迪深情的述说,让现场听众为之动容。
2017年11月13日早晨,同事们陆续走进监区。教导员邱英看到张晓兵独自在办公楼门口,扶着大门弯腰站着,忙上前问:“张姐你怎么了?”面色苍白的张晓兵虚弱地说:“太难受了,头痛得不行,感觉眼眶都在颤,我是真走不动了。”邱英搀扶着张晓兵慢慢走进监区办公室,劝她明天一定要去医院看看。即便这样,这一天,身体极度虚弱的她还在照常开班子会,研究、部署监区近期的各项工作。这是她在省女监工作的最后一天,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班岗……
无悔的誓言
辽宁人民会堂的大屏幕上,是张晓兵生前的视频回放:2017年9月30日,在全省监狱系统党的十九大安保誓师大会上,张晓兵作了铿锵有力的宣誓发言:“我是辽宁省女子监狱一监区监区长张晓兵。作为全省38所押犯单位、392个监区长的代表,向局党委郑重承诺,我们将严肃认真落实局党委的各项部署,枕戈待旦,严防死守,大战30天,坚决打赢党的十九大安保工作这场特殊的‘战役’。”
这是她生命中最后的誓言。
锦州监狱民警于姜向现场的听众讲述:“党的十九大安保期间,张晓兵总是剧烈咳嗽,不见好转,多次感到心脏不适,经常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明显下降。她先后配过两副眼镜,坚持工作。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晓兵心底升起,病情复发了。但她一次次谢绝领导和同志们让她去医院检查的劝告,一次次推掉家人为她预约的复诊,毅然决然地再次选择了坚守。”
在张晓兵的带领下,一监区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安保工作任务,并荣获省监狱系统党的十九大安保工作先进集体。然而,2017年12月11日,党的十九大安保工作表彰大会上,人们却没有看到她的身影……病床上的张晓兵听到这个消息,欣慰地对自己说:“我完成了任务!”
最后的牵挂
作为张晓兵的“徒弟”,一监区八分监区分监区长谢方文向大家讲述了张晓兵的恪尽职守。
“病魔的无情,不会因为你的坚韧和勇敢而心生怜悯。2012年11月14日,确诊胃癌的张晓兵做了胃部切除手术。5年后的同一天,她因病情恶化再次入院,可不幸的是胃癌已经脑转移……在生命垂危的39天里,病痛使她连拿起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由于脑癌压迫视觉神经,导致视力模糊不清,可即便这样,她心里仍然牵挂着监区工作,她让陪护的同事将电话免提打开,放在她耳边,她用语音安排、布置工作。”
谢方文回忆,病痛时常使张晓兵昏厥,在昏迷中,她还呓语着:“……转化……稳定……”因为此时,监区思想顽固、反复无常的新收服刑人员赵某正在攻坚转化中。她在清醒的时候经常会给监区打电话,询问赵某攻坚转化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她为民警出主意、想办法,重点从思想入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复问题……后来,她的眼睛完全失明了,可她的生物钟却分外精准。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她只要清醒着,就会对身边的人说:“看看手机,监区有什么事没?”因为那个时间段是民警每天即将下班的时间,张晓兵牵挂着监区,牵挂着同志们,牵挂着服刑人员。
2017年12月22日,是张晓兵生命的最后一天,昏迷了整整一上午的她在下午神智却异常清醒,她对一直陪护她的同事说:“这些天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一定要好好……工作……我……再也……回不去了!”谢方文讲到此刻,现场的听众用掌声传递敬意,用泪水寄托哀思。
后记
感动,汲取精神力量
感动在传递,责任与使命在升华。张晓兵的事迹也令现场司法行政干警感慨不已。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张晓兵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的事迹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王善说。“这是一次直击灵魂的报告,很感人,我多次落泪。张晓兵始终奋战在监管改造第一线,创新教育改造新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引领着服刑人员悔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省第二女子监狱宣传科科长夏滨感慨道。
“张晓兵虽然人生短暂,但有厚度和温度,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报告会让我了解了她的一生,她的从警历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岗位,只要立足本职、努力奋斗,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主任科员王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