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穿警服的仁心“医者”——记铁岭监狱艾滋病、肺结核病监区一线民警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张群 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19-11-11 15:10

  铁岭监狱是我省唯一一所收押各类传染病服刑人员的监狱,这里集中关押着大量患有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服刑人员。在这块神秘“绝地”工作的一线民警们每天零距离与各类传染病服刑人员打交道。请跟随记者走近他们,用心感悟他们的辛苦和付出……

  夏兵冰的两次流泪

44

夏兵冰(坐)给服刑人员检查身体

  30岁的夏兵冰,是一个相貌英俊的小伙子,穿上警服一身正气。小夏是一名每天和艾滋病服刑人员零距离接触的一线民警,和艾滋病服刑人员天天“混”在一起。

  毛头小伙独闯检察院

  在小夏管理的监区有一个重病患者,已经进入艾滋病末期感染阶段,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住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监狱第一时间启动了保外就医。

  保外就医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有一系列规范严格的法律程序。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监区懂这项工作业务的领导岗位又出现了暂时的空缺,当时监区只有3名年轻的医疗民警,而小夏又是唯一在医院工作过的人,这项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这个刚刚从警8个月的新人身上。

  就在小夏马不停蹄地办理并且有些眉目之时,关于保外就医工作的相关规定却有了变化,裁量尺度及把控环节需要重新论证,保外就医手续停滞在了检察院。为此,小夏翻阅了很多资料,查阅了各种关于艾滋病服刑人员的保外就医条例法规,并准备了各种检查结果以备应对。

  整整一周,小夏像在检察院上班一样,早早就来,下班时间再走。先后经历了和3位处长的多次探讨,最后探讨到副检察长那里。

  在最后和检察官们的沟通中,小夏说了这样的话:“如果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请在座的检察官们给予一名医生应有的尊重,这名服刑人员不是我救的第一个人,却是我挽救的最特殊也是最难忘的一个人。我想给每个病人生的机会和希望。”说完话,小夏流下了热泪。当小夏急匆匆地拿着“同意保外就医执行通知书”回到医院的时候,监区领导和同志们都很激动,而更让小夏想不到的是患病服刑人员妈妈感激跪谢……

  办完保外就医手续,这位患病服刑人员很快被转到北京的医院治疗,后来这位患病服刑人员病情逐渐好转。

  打破“死亡专列”的魔咒

  2017年,还有不到半年便刑满释放的艾滋病服刑人员王某突发怪病。有一次小夏在查房的时候,王某颤颤微微地跟他说:“夏大夫求求你了,救救我,我不想死在监狱,我还有几个月就回家了,我想回家看看我老妈,看看媳妇儿,我不会犯罪了,我想做个好人……”短短几句话王某吃力地说了将近十分钟,小夏感觉到,在王某心里他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小夏想,我必须尽力,这不只是对王某,对于整个艾滋病监区的服刑人员来说,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对于今后的管理、治疗,这都是一个标杆。

  可是怎么治呢?满脑子的问号萦绕在小夏的脑中。那段时间,小夏天天翻书查资料,找专家们请教分析,因为监管的特殊性,加之患者病情的危重,环境的稍微改变都可能导致其病情恶化,小夏只能用执法记录仪记录病情,拿给专家们看。经验丰富的专家们看后,都说这种周身大面积溃烂的艾滋病并发症太罕见了,没有可行的治疗办法。最后小夏求到了某医院的丁教授,丁教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了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专家。多次研究后确定了两个治疗方案,可是风险都很大。在和患者讲明治疗风险后,王某对小夏说:“我愿意试一下,我接受一切后果。”

  由于时间紧迫,在做完相关准备后,小夏选择了其中一个治疗方案。整整三天三夜小夏没回家,全程跟踪观察处理。第四天,患者能喝水了,一周后能进食了,一个月后能下地缓慢行走了。

  一天小夏上班的时候,王某就站在监舍门口等着他,虽然他还很虚弱,但是他笑得是那么开心。他是艾滋病监区成立以来第一个从被称为“死亡专列”的特护病床上站起来的人。这让小夏禁不住热泪盈眶,一种职业成就感油然而生。

  徐迎春的无悔坚守

55

 徐迎春

  徐迎春,重症结核病监区副监区长,一直在重症结核病监区工作,分管肺结核、艾滋病“双感”分监区。当初,被选派到“双感”分监区工作,徐迎春比谁都清楚这份职责的艰难,一旦被传染,不仅个人面对歧视和死亡,更意味着整个家庭也将破裂。

  家人朋友纷纷劝他知难而退,但朴实的徐迎春却犟起来:选择了,就无悔!

  那份沉甸甸的付出

  在“双感”监区工作本身就意味着危险和牺牲。2017年4月的一天,重症肺结核病服刑人员苏某突然绝食,并且拒不接受治疗,分队长把情况报告给徐迎春,徐迎春立即和分队长来到苏某床边耐心询问原由。交谈因苏某的干咳而时断时续,突然,随着一阵声嘶力竭的咳嗽,“噗”地一下,苏某一大口血痰喷在了徐迎春的身上,霎时,分队长和苏某都愣住了。

  徐迎春急忙拿出苏某床下的脸盆,接住他继续呕吐的污物,并轻轻帮他拍打后背。对苏某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活着才有希望,政府也会帮助你的。”苏某默默地点头。

  事后得知,苏某妻子提出离婚,使他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想法。在随后的日子里,徐迎春三番五次打电话做苏某妻子的思想工作,苏某妻子的心终于被打动,并带着孩子前来探监。从此,苏某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苏某刑满释放当天,徐迎春把他送出了监狱大门,再一次告诉他要遵法守法,重新做人。苏某妻子和孩子拉着徐迎春的手千恩万谢,在转身上车的瞬间,眼睛里蓄满了感激的泪水。

  其实,他们不知道,由于长期处于高危传染环境,徐迎春前不久也被传染上了肺结核,徐迎春在带病坚持工作,这份沉甸甸的付出,感人至深。

  让人泪目的“还能扛”

  徐迎春曾两度感染肺结核。2004年6月右肺出现空洞,久治不愈,严重影响着肺部功能。2017年12月,他再一次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更要命的是,这次感染的是耐药性结核,病菌在空洞边沿扩散,阻断不及将永久失去右肺。主治医生说,如病情控制不住,徐迎春的生命仅能维持5—8年,还要在药物与病魔的拉锯斗争中,承受精神与躯体的双重煎熬。

  这对于步入中年的徐迎春及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按治疗周期和医保报销规定,徐迎春每住院两个月,需要重新办理出入院手续。期间社区医院和诊所为确保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拒绝接诊。他只好把针剂拿回家,让爱人学着给他扎针,爱人心疼他,躲在厨房里偷偷在自己胳膊上试,被上高中的儿子看到,动情地说:“妈,你这怎么行,还是在我的胳膊上试吧,我不怕痛,并且年轻,伤口愈合快。”徐迎春听到后,大喊一句:“胡闹!”话刚出口,就被一声接一声的剧烈咳嗽给堵得上不来气,儿子吓得立即回屋,把门关上,在屋里默默流泪。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爱人看着徐迎春身上的大片瘀紫,实在下不了手,他鼓励着说没事,下次肯定能扎好。几十次尝试,爱人终于准确、熟练地掌握了静脉注射的要领。

  警察的职责让他担起工作,警察的荣誉让妻子撑起家庭。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徐迎春顽强地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

  徐迎春说:“还能扛。”

  “还能扛”,一名警察的朴素话语,即使哪一天倒下,也终将以战斗者的姿态倒在固守平安、维护稳定的阵地上。

  本期夏兵冰、徐迎春更多事迹故事,请详见辽宁监狱公众号张群撰写的报告文学--《绝地暖阳》。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公众号。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