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地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13个市、35个县(旗),有职工8.26万人,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
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辽河油田被命名为“三二二油田”并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1973年改称为辽河石油勘探局。
1977年,经辽宁省公安局批准成立了辽河油田公安处;1984年8月,成立了辽河两级法院、两级检察院。1990年4月,成立了辽河油田勘探局政法委办公室,负责油田政法、综治的组织协调工作。
1999年6月,辽河公安局改制为辽宁省辽河公安局,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辽河检察院和辽河法院分别改制为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辽河分院、辽河人民检察院,辽宁省辽河中级人民法院、辽河人民法院。相应保留了党委政法委,作为协调联系辽河公检法的职能部门。
石油企业存在定向服务的公检法机关,这种特定的模式在维护油田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省检察院辽河分院部分党员干警在党旗前庄严宣誓
在中国石油波澜壮阔的平安发展史中,辽河油田党委以创建“稳定辽河、法治辽河、平安辽河”为根基,积极践行“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保平安”的光荣使命,努力打造“和谐幸福辽河”新名片,企业平安建设伴随油气生产经营一路发展壮大,一路斩荆护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绩。
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成立20多年来,不断强化对辽河公检法机关的协作指导,先后建立了以“油地治安联动、警企联勤联动、群防群治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工作机制,巩固强化了以“人防为基础、物防为辅助、技防为支撑”的“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辽河油田连续11年实现长输管道打孔盗油为零,连续10年荣获“辽宁省平安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所属处级单位有32家进入辽宁省基层平安示范单位行列。
由“打江山”到“守江山”,辽河政法人积跬步以至千里,形成了政法机关严打严治、油区各部门联勤联动的工作格局
1990年,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成立之初,彼时之辽河油田周边环境复杂,各种涉油气水电物资盗窃案件高发,治安案件频发,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为扭转不利局面,刚刚成立的党委政法委迅速行动起来,专门召开了以打击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工作会议,责成辽河公检法机关对油区违法犯罪活动实施严厉打击,务必打掉一批围绕油田实施犯罪的恶性案件。
2002年3月27日凌晨,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河油田至首站输油管道突然发出警报,管道内液压骤降,怀疑有犯罪分子实施打孔盗油。
辽河公安局渤海分局金冷派出所立即组织力量赶往出事地段,正在管线上打孔盗油的犯罪分子望风而逃……
案件发生后,辽河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专案组,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查找和昼夜蹲坑守候,于4月18日将该案主犯和从犯共6人陆续抓获。
随后,辽河政法机关又先后破获和审判了4起重大盗油案和杀人案,极大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在严厉打击整治涉油违法犯罪的同时,辽河政法机关多管齐下,全面夯实油区稳定基础。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结合上级工作部署,每年都要下达维稳信访安保防恐特别重点阶段责任令、信访专项责任令、督办令,细化了工作措施,压实了工作责任。
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综治办和辽河公安局坚决实施“巡防、联防、群防”三大举措,严密构筑警企联合四道防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置化解。
辽河两级法院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辽河两级检察院对存在矛盾纠纷隐患的案件分人到企,一人一策。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工作成果。油区刑事案件每年降幅均达15%以上,据统计,刑事立案已由2013年的600余起下降至2018年的400余起;涉油案件由2012年的200余起下降至2018年的50余起,圆满完成了“一带一路”峰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
由“尊重法”到“敬畏法”,辽河政法人汇涓流而成江海,形成了政法机关专业讲法、油区各单位全面普法的工作格局
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在成立之初,就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全力推进。
辽河两级法院采用订单式普法,开展“关爱员工、法制护航”主题宣讲,为在校生开展假期安全教育讲座,向企业发放“以案说法”宣传手册,帮助油田企业解决未涉诉的法律问题。
辽河两级检察院以强化职务犯罪预防为切入点,开展专项预防教育,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在油田基层单位设立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打通了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辽河公安局结合油区违法犯罪的种类和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开展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讲座的同时,协调处置涉企纠纷、开展长途运输押运服务,实现公安工作与油田安全生产建设同频共振。
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综治办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见义勇为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全油区关键岗位职工参观,每年接待职工群众达8000人次以上。此外,他们还通过开展“综治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6·26禁毒宣传日”等活动,营造“知法、学法、懂法、尊法、敬法”的良好氛围。
辽河油田武装部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板报展、国防安全形势教育讲座、“强国防筑军魂”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各级民兵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兵字号工程和重点时期重点部位巡逻防控等活动。
据统计,自“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辽河油田共发放法治宣传单15000多份、宣传手册3600余套,制作宣传标语3470余幅、宣传漫画4000余张、展板1800余块,为一线员工发放法律书籍15类107套17260本。
精彩生动的“法律大讲坛”“普法大课堂”,深入人心的普法演讲、讲座,合情合法的基层调解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富有成效的法治宣传教育使辽河油区风清气正,先进人物层出不穷。自2008年以来,油田共有217人次获得公司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6人次获得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个人称号。职工群众对执法司法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2017年为83.7%,2018年为87.4%,2019年则上升为92.6%。
由“实用化”到“信息化”,辽河政法人善其事而利其器,形成了政法机关科学谋划、油区各单位立体防护的工作格局
辽河油田生产区域广、业务链条长、经营范围杂、行业敏感性强、稳定风险大,近年来,更是面临着“政治安全、信访稳定、治安防范、安全环保、网络舆情”五大风险。
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成为一代代辽河政法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谈起这些,一位在油田基层工作多年的老综治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上世纪80、90年代,在风险预防控制方面几乎全是人工操作,所谓的严防死守就是靠人看、靠人盯,数个人一组几班倒,效率低不说人也吃不消,现在这样的局面已经得到了彻底改善。”
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已经成为了综治维稳安保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旋律。
如今,辽河油田的综治日常工作、隐患排查整改、员工警示教育、业务培训、警企联防等工作已全部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了流程管理、公文处置、请示报告、任务分派、工作沟通、信息共享、统计分析七大功能作用,油区5家地区公司的68家处级单位140名信息员全部上线,实现了“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综治办又以落实《辽河油田健全落实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为重点,逐年完善《平安矿区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实现网格化、信息化。
目前,辽河油田已初步建成了以综治中心为核心、以综治视联网建设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雪亮工程”应用为重点的辽河油田立体防控体系架构。依托这个立体防控体系架构,辽河政法机关更好地实现了以打创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油区各单位更好地实现了工作同频、措施同步、部署同时。
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网络、现代化的立体防控手段,为辽河政法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注入了强劲的前进动能。
“十二五”期间,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全力维护油区大局稳定,建立完善了“打、防、控、管、建”五大长效机制,累计协调重点案件23件次,检查重点要害部位300余处次,取缔非法涉油厂点62个,组织重点要害部位、关键岗位员工参观警示教育中心450批次22500人次,全面实现了重点时期、敏感节点油区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为辽河油田持续稳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