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辽中区冷子堡镇是辽中区第一大镇,今年53岁的郭万利在冷子堡“摸爬滚打”了整整30年,对每个村子的自然情况都了如指掌,父老乡亲和他像家人一样熟悉。“郭大侠”是老百姓送给郭万利的外号,每每遇到难心事,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郭大侠”。
人物题记
从“小郭”变成“老郭”,郭万利尽心尽力为冷子堡的老百姓做事,每年调解矛盾纠纷上百起。郭万利对土地政策了如指掌样样门清。法院邀请他专门参与土地官司,市里、区里相关部门经常请他讲解有关土地的政策,以作为决策参考。
“郭大侠”的故事还有很多。
郭万利(右)到群众中间做工作
郭万利毕业于沈阳纺织机械学校,在纺织厂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到冷子堡镇司法所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他走遍冷子堡每个角落,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他配合镇里中心工作,把司法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做到群众炕头,做到百姓心头。
司法所的职能包括法律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这些年郭万利做的绝大多数工作都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关:经济纠纷、土地纠纷、邻里不睦、家庭赡养……“郭大侠”的名号就是这样得来的。
郭万利说,自己的工作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怀揣一片真诚,秉持公平之心,把话说到老百姓心里,把事做到老百姓眼前,谁不信服?
“灭火队员”是老百姓送给郭万利的另一个“外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围绕土地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前些年,有的村民把土地转让了,自己到城里打工。这些年国家给政策,转让土地的村民又回家种地。政策调整了,有些人心理失衡,有关土地的问题就成堆了。冷子堡镇有冷后、冷前两个居民委员会和13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不同程度出现了土地纠纷,郭万利成了“灭火队员”,挨个地方“蹲点”,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冷后居委会是镇政府所在地,人口多,土地流转户多,情况复杂。村干部最头疼的就是收缴土地承包费问题。郭万利和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开会,分头做工作,把地块、养鱼池梳理清楚,做明白“底活儿”。
比如,养鱼池有的是自己开发的,有的是集体开发的,收费标准不一样,这要和村民说清楚。起初有人不同意,跑到居委会拍桌子、骂干部,后来一看,对方把政策说得是真明白,慢慢地,自己的认识就上去了。仅一年时间,收缴土地承包费的工作就不难了,工作理顺了。
冷前居委会的情况就复杂许多。2005年,土地“量化”,本来土地充足,结果分来分去不够了,老百姓意见很大。新组建的居委会班子成员陆续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居委会把郭万利请来,郭万利在冷前居委会忙了两个月,光解析土地台账就费了不少工夫。
他一点一点理清来龙去脉,公示给老百姓。在收缴土地承包费时,郭万利又被请来,他苦口婆心地对老百姓说:“收缴土地承包费不是干部收钱,而是你占用了国家资源就该向国家缴纳承包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冷前居委会收缴土地承包费的工作也实现突破。
冷子堡镇的养鱼专业户多,小企业多,经济纠纷也多。郭万利出面为他们调解,把话说明白了,双方气就消了。就拿收缴土地承包费来讲,有人自己动手填平一个大坑种地,就拒绝交钱,郭万利告诉他:“填坑种地就是占用了国家资源,必须缴费。”三言两语就解开了对方的不解和心结。
人心是最复杂的,人的工作最难做。郭万利说,给老百姓做工作,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办老百姓需要办的事,说老百姓爱听的话,自然而然就能走进老百姓中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