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平安史记】莫道杯犀湖太小 民心民愿载舟行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辽宁政法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本溪篇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本溪记者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19-09-19 00:00

  70年间,平安本溪建设步伐稳健铿锵,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曾经一片荒凉的低矮棚户,已被高楼大厦所代替;曾经“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已经成为一座山清水秀的旅游之城。

  除了环境的变化,本溪百姓还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是“日子越过越踏实了。”

  百姓心中的这份踏实,正是本溪政法人在平安建设上深耕细作结出的硕果。

社区志愿者同派出所民警一同守护社区平安

社区志愿者同派出所民警一同守护社区平安

  秋风起,又近一年红叶时。

  时间回溯到71年前的秋天。1948年10月30日20时,辽东军区发出解放本溪战斗的总进攻命令。10月31日,盘踞在本溪两年之久的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在本溪解放的第3天,1948年11月2日,沈阳也回到人民的怀抱,伟大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本溪人民迎来了解放,随后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如今,解放本溪的炮声仿佛还在耳边隆隆作响,但这座山城早已改变了模样。

  平安稳定作为“第一环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平安稳定是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职责任务。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市政法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度融入平安建设工作,紧扣新时代政法工作神圣使命,瞄准平安建设突出问题,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努力创建本溪政法工作新格局。

  家住本溪市溪湖区彩屯街道彩胜社区的王彩云今年刚好70岁了,提起这些年本溪的变化,她直言:“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平安,太幸福了。”

  在王彩云的记忆里,她儿时的本溪到处是低矮的棚户,“再看看现在的本溪,居民小区建得又安全又舒适,街面商铺林立。路面上有警察,在家又有社区为我们做主,你说咱能不平安、不幸福吗?”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机关重拳出击、除浊去污,到改革开放后把综合治理作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方针。

  从2005年中央首次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升华至平安建设的高度,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平安建设。

  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到如今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理“枫桥经验”创新发展,平安中国落地生根。

  ……

  法治建设引领本溪大平安

  1986年,本溪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依法治市,被誉为全国普法发源地。

  在本溪市司法局全国普法依法治市发源地史料展示馆内,挂着本溪市连续被评为“三五”“四五”“五五”“六五”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的荣誉奖牌,四连冠的奖牌在静静地诉说着本溪法治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

  1981年初,本溪市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八法一条例”宣传教育的决定,随后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本溪的犯罪率由0.16‰下降到0.08‰,后来又下降到0.06‰。

  本溪尝到了法治建设的甜头,于是普法这盘大餐越做越大,越做越香。

  自1992年享有地方立法权后,本溪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规54件,修改17件,废止15件,法制体系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欲知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本溪市通过“法律七进”把法律知识、法律常识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送到了老百姓的手心里。

  欲懂法,新颖的普法方式把法律案例变成了接地气的小故事,让老百姓听得懂又能记得住。

  欲问法,本溪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年无休,通过热线、网络等多种形式为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等多项法律服务。

  欲用法,从1953年10月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第一个巡回法庭,到如今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法院审判理念与机制更加科学、更加便民,践行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水平也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市委、市政府更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工作目标。

  本溪市法治建设引领并推动平安建设,往更远更宽的路上走去。

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送法进校园

法官送法进校园

  民心民愿是平安建设的“根”

  平安建设为了谁?说到底是为了老百姓。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市政法机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不断开创社会综合治理的新局面。

  “倒塌的偏墙已进行修复加固,居民出行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妥善解决……”今年,本溪市溪湖区河东街道铁工社区通过开展听百姓说事、为百姓办事、请百姓评事的“为民服务三步法”,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

  群众的诉求,成为平安建设的努力方向。

  从2008年6月本溪市公安局开展“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起,本溪市各级政法机关就一直把倾听基层的声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各类大走访、大调研工作。

  而群众的参与,则成为平安建设的不竭动力。

  从最初的群众自发守护本溪平安,到如今1万余名平安志愿者有组织地加入平安建设队伍,本溪市通过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实现了群防群治工作由治安防范向矛盾化解、法律服务、交通安全、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拓展,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来,本溪市大力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让老百姓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的亲切温暖,也让不法分子在群防群治力量下无处藏身。

公安力量是本溪平安建设的主力军

公安力量是本溪平安建设的主力军

  公安发挥主力军作用

  全面推进平安本溪建设,公安机关是主力军。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公安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在平安本溪“民生警务”战略的指引下,全面深化各类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确保了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扫黑除恶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本溪市各级公安机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打出了声威,并取得了显著战果——打掉“4·22”等3个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7·12”等3个涉恶犯罪集团、“9·06”等多个涉恶犯罪团伙,并成功侦破了公安部挂牌、省公安厅督办的丹东“宋氏家族”团伙涉黑案,全面净化了本溪市社会治安环境。

  而本溪公安为平安建设的付出不止于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市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努力让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近年来,本溪启动了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重塑警务流程、规范执法行为,有效压实了民警工作责任,全市公安机关受理的有效警情全部清零,实现了公安零信访、群众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同时,本溪公安还构建了网格化巡逻防控机制,将市区划分为“六横六纵”整体路网,采取“3+1”的勤务模式,即以车巡为主,步巡、网巡为辅,群防群治力量配合,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记者手记

  一座青山半座城,巍巍平顶山,悠悠太子河。

  平顶山是本溪的“父亲山”,太子河是本溪的“母亲河”。

  70年来,这一山一河一直在静静地聆听本溪这座山城奏响的平安之歌。

  采访之时,记者多次问本溪的百姓,这里平不平安?

  年长者直言说:“平安,不仅平安,还越来越平安。”

  年轻人则指着不远处巡逻的警察说:“有他们在,怎么能不平安!”

  平安,不仅是本溪政法人一直在为之努力的目标,更是百姓口中给予本溪政法工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