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风雨兼程,辽宁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全省政法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一个个挑战,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创造了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有力维护了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富民与安民共进,厚筑平安稳定根基,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2005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明确指出:“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内容,给人民群众以安全感、安居感、正义感。”
14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逐步树立起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的理念,平安春风拂满辽沈大地。
数据是最有力的印证——
2018年,辽宁连续13年进入“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行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多年保持在90%以上,并逐年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省委的要求,省委政法委始终把平安建设放在全省振兴发展大局中谋划,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从2016年起,连续3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2018年又制定实施信访矛盾减存控增三年攻坚计划,贯彻“五级书记抓信访”,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万件以上,调解成功率在96%以上。
放大“大连经验”,推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向宽领域迈进、深层次发展。持续加大对命案、“盗抢骗”、“黄赌毒”、“黑拐骗”、电信网络诈骗等的治理力度,取得显著效果。
秉承“枫桥经验”基本精神,把平安建设重心落实到乡镇村屯、街道社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社区村组、延伸到每家每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成为时代之呼、百姓之盼。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辽宁政法机关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确保完成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
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辽宁行动迅速、落实有力、成效显著,实行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和“五级书记抓”等制度;在全国率先组建省、市两级涉黑涉恶线索核查中心;采取“六查五取”措施,坚决“打财断血”。多项成果在全国靠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
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辽宁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也离不开法治的支撑。
回望新中国成立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依法治省步履坚定,法治辽宁砥砺前行,法治的力量助推着辽宁社会稳定与进步、经济发展与转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依法治国进入“快车道”。在辽宁,加强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也同时按下“快进键”。特别是结合省情制定的《法治辽宁建设实施纲要(2018—2020年)》,更是为辽宁的法治建设擘画出新的蓝图。
实现法治,必须立法先行。近几年,辽宁在重点领域通过立法稳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民生领域立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出台全国首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条例、开发区条例等一批高质量地方性法规,让立法与改革决策的连接愈发紧密。
有“良法”,更需“善治”。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辽宁,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能否厉行法治、依法办事。2015年年底,省政府制定施行了《辽宁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从源头上解决了决策中的“三拍”问题;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2016年6月,辽宁作为全国第三批试点省份启动司法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基层试点到全面铺开,以破解司法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的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如今,政法队伍结构优化,执法办案能力普遍提高,司法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下一步,全省政法系统将开展司法体制改革“回头看”,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分流、调解、速裁”民事司法改革,着力提升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让公平正义更加深入人心。
(三)
政法队伍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是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犯罪分子的克星”毛子圣、“铁法官”谭彦、雷锋式的检察官肖斌、84岁高龄仍站在辩护席上的律师陈庆阳……70年来,在辽宁这块英模辈出的热土上,以这些闪光名字为代表的政法队伍,用血与汗、生与死,谱写出一曲曲忠诚为民、无私奉献的赞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过硬政法队伍的殷殷嘱托和明确要求。
政法机关的特殊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坚持革命化方向,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近年来,在省委政法委的部署下,全省政法系统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
政法队伍肩负责任重、掌握权力大、面临诱惑多,必须加强正规化建设。从出台加强和改进正规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到加强司法良知、职业道德和纪律规矩的经常性教育,辽宁政法各单位正着力打造正规化建设新常态,确保广大政法干警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方面作出表率。
政法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队伍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多措并举、想方设法让政法干警“练好内功”,提升履职能力,确保整个政法队伍“追得上、打得赢、说得过、判得明”。
政法队伍职业化建设,近年来一直被视为重要内容。多年来,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坚持通过教育熏陶、模范引领,帮助广大政法干警培育职业精神。打通法官、检察官职业发展通道,实行按期晋升与择优选任相结合的晋升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从优待警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省委政法委及全省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和主题教育根本任务,结合政法工作实际,抓实每个动作、抓好每项任务、抓准每个重点、抓出整体成效,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打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政法队伍。
(四)
政法工作千头万绪,社会治理内容庞杂,各种挑战层出不穷,政法机关常常面临能力不足、人手有限、物力不济的尴尬。面对现实的难题,各级政法机关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手段,开始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要效率,用科技提升政法工作的核心战斗力。
辽宁政法队伍的智能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快速发展。从金雕查控系统到雪亮工程,从互联网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与应用,政法机关普遍实现了由经验思维向数据思维的转变,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精准性。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的“智慧警务”“智慧检务”“智慧法院”“智慧司法行政”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如今,“智能化引领政法工作”已经成为政法干警的普遍共识,全省政法机关正主动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违法犯罪新特点、群众新需求的研究,以便加快推进现代科技手段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政法机关信息化建设,提升防范打击犯罪整体效能,优质高效服务群众。
下一步,全省政法机关将继续以智能化为牵引,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0年的发展成果需要法治守卫,辽宁全面深化改革的航船需要法治护航。新时代,新征程,全省政法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奋力开创全省政法工作新局面,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