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辖区群众齐请愿:“我们不能没有他!”——记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汤岗子派出所教导员李华瑞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郑曹博 驻鞍山记者 马琳 | 发布时间: 2019-08-08 09:31

  扎根社区13年来,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汤岗子派出所教导员李华瑞先后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1人,查结、调解各类纠纷842起,为群众和辖区单位办好事2093件(次)。他用真情关爱辖区百姓,用汗水和智慧为社区织成一张“平安大网”。

13

李华瑞(左一)在社区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14

李华瑞(左二)为外国友人提供帮助

  ●居民:他升到哪都得兼我们社区的民警,因为我们不能没有他!

  ●同事:我们最“怕”的就是和他一起出警,他的那个细致劲儿让我们感觉压力特别大。

  ●嫌疑人:后悔没早点认识他,否则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外国友人:中国警察,“哈拉绍”(好)!

  ●妻子:他总说他是人民警察,就该为人民着想,可我也是人民,咋就不想着我呢?

  这个大家看法不一的“他”就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汤岗子派出所教导员李华瑞。不久前,李华瑞还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践行“枫桥经验”

  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法

  今年47岁的李华瑞是一名军转民警,2006年,在部队服役16年的李华瑞被分配到汤岗子派出所,任泉兴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3年。

  李华瑞管辖的泉兴社区位于鞍山市汤岗子新城核心区,著名的汤岗子温泉就在他的辖区,外来务工人员长期保持在500人以上,人员结构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社区管理难度极大。对此,李华瑞从担任社区民警后,就边摸索、边钻研、边总结。

  他发现辖区居民白天上班不在家,晚上防范不开门,民警入户登记采集信息难度大的问题,就创新出“错时登记联系法”利用早晚上下班时段在小区正门发放警民联系卡,登记核查信息。

  当发现辖区矛盾纠纷多破解难的问题,他就反复研究成功的调解案例提出了“一二三四现场调解工作法”通过“说经过”“夸双方”“互相辩”“普法律”四个步骤进行矛盾调解。

  针对新城拆动迁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和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心怀不满的人群,他提出了“曲线帮扶社会矛盾化解法”避开既成事实,通过为这些人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感化教育他们。

  面对辖区群众缺乏参与群防群治积极性的问题,他提出了“群防群治PPP模式法”根据小区居民不同爱好和特点组成了6支不同特色的群防群治队伍,由社区民警直接管理,政府、企业共同参与。

  针对社区夜间发案多的特点,他总结出了“夜巡分组联动工作法”,将多支群防队伍与辖区企业保安力量实行分组联动。

  通过这5个社区警务工作法,李华瑞不仅实现了社区基础台账的完善准确,社区考核的零扣分,更是实现了辖区可防性案件的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辖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平安建设“样板小区”。

  组建“雷锋班”

  服务居民心连心

  “我早上6点起来就通知你们按车位停车,都一个多月了,你咋还不听呢?乖,这次写的一定要看啊。”“再次友情提示,车头朝外,争做鞍山好市民。”……

  8月6日上午,记者在汤岗子派出所附近的一个小区看到这些温馨的提示和易懂的话语,它们都出自汤岗子派出所“雷锋班”民警孙鹤桐之手。原来,一段时间以来,他每天早上6时准时出现在他所负责的泉兴社区,提示广大居民正确停车。

  “写温馨小提示的想法是‘师父’提出来的,他说居民们更愿意理解和接受咱们的鲜活提示,而不是死板要求和一张罚单。”孙鹤桐说,按照李华瑞的想法,他便用自己年轻人鲜活的语言给那些停车不规范的居民送上提示,辖区内不规范停车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汤岗子派出所“雷锋班”成立4年多,破获各类案件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起初“雷锋班”只有两名成员,“师父”李华瑞和“徒弟”杨兴。“‘雷锋班’这个称呼是居民们给起的,其实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李华瑞说。

  杨兴成为李华瑞的搭档后,这一老一少的组合便被大家称为“雷锋班”。后来,“雷锋班”又多了个孙鹤桐,一名“师父”两名“徒弟”的组合更被附近居民交口称赞。

  服务外国友人

  为中国警察赢得赞誉

  汤岗子派出所由于“地理”原因,辖区内外国人,尤其是俄罗斯人很多。这里的俄罗斯游客长的住上几个月,短的也要住上20多天。人数基本维持在20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为此,李华瑞根据日常出警统计,归纳出执勤中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在所长的支持下,他请俄语翻译自编了一本《警务俄语100句》学习手册。

  “我原来一句俄语也不会说,现在日常对话都说得很流利。”在李华瑞的带动下,民警们每天学上一句,时间一长,都能用俄语说上几句简单的警务用语。如果外出执勤时与俄罗斯游客交流困难,民警只要亮出《警务俄语100句》,对方就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得到李华瑞帮助的外国友人,常常竖起大拇指,说:“中国警察,‘哈拉绍’!”

  2017年2月16日,李华瑞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俄语向李华瑞求助。原来打电话的是俄罗斯小伙阿列克,他和妻子只顾着治病,却忘了护照上的离境日期只剩下两天了。夫妻俩无奈之下向李华瑞求助。当晚,李华瑞帮助阿列克夫妇办妥了护照续签事项。今年7月初,阿列克还给李华瑞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心系群众疾苦

  帮扶200多个困难家庭

  2015年7月,辖区群众向李华瑞反映,有个叫关某的人最近刚刚刑满释放回到社区,扬言要报复社会,李华瑞得到消息立即找到关某,可关某却对李华瑞充满敌意,甚至破口大骂。

  李华瑞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得知,关某的女儿得了白血病,由于他现在没钱为女儿治病才非常绝望。于是李华瑞联系了鞍山市红十字会、郭明义爱心团队、郑安宏爱心团队等公益组织,前后跑了十几个部门,为其女儿申请特困名额,并通过现场募捐,微信筹款等方式先后4次筹得了12万元救命钱。李华瑞用行动感化了关某,目前其女儿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关某也在李华瑞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还成为了李华瑞群防群治队伍的骨干。

  在李华瑞的辖区,像这样在群众间口耳相传的事迹数不胜数。从陪护患病的孤寡老人到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从为农民工讨薪到为无业居民找工作,从带头为辖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到为重症精神病人争取基金救治……13年来,李华瑞累计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和为困难群众争取各类资助1400多万元,帮助200多个困难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对家人要求严

  却自掏腰包帮助他人

  李华瑞老家在安徽省界首市,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看一次父母。由于每年救助辖区困难群众和残疾人,他工资的三分之一都捐赠给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一家三口住着50平方米的公寓,生活十分简朴。

  13年来,李华瑞为辖区刑满释放人员、残疾人、无业群众安排工作217人次,但他妻子却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在外打零工。先后有4名当地企业家找到李华瑞希望给他妻子安排一份稳定工作,都被李华瑞拒绝了。

  老百姓是从心眼里拥护爱戴这位贴心的社区民警,前几年李华瑞升任派出所副所长,单位想要重新选派一名民警接任社区民警,辖区400多名群众到派出所“请愿”要留下李华瑞。最后上级领导同意李华瑞兼任泉兴社区民警直到今天。辖区群众为了感谢李华瑞专门将他的事迹编成一段“好人李警官”的快板书,在群防群治队伍日常演出活动中被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