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千奇百怪”民事案 “千方百计”细雕琢——记葫芦岛市龙港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刘庚伟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葫芦岛记者 郑子超 | 发布时间: 2019-08-07 10:19

  加班加点多了,家庭就顾及少了;枯燥繁琐的工作多了,娱乐休闲就少了——这就是民事审判工作的真实写照。但葫芦岛市龙港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刘庚伟在十年的民事审判中,却是这样认为:审结案子多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就少了。

13

刘庚伟

  民事审判工作是繁琐、细碎的,很多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刘庚伟却从没把小案当小事,反而向每一个案子要成效,像工匠一样精雕细琢。自2009年10月调入葫芦岛市龙港区人民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以来,刘庚伟共审结案件2000余件。

  在保证审结案件数量的同时,他更注重的是案件质量和办理案件的社会效果,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当事人的好评。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办案能手、优秀公务员,2013年被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方程式好法官”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事案件成倍增长,作为民一庭副庭长,刘庚伟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平均每年办结案件200余件。2018年,刘庚伟全年收案397件,结案376件,结案率为94.71%。

  民事庭的工作,练就了刘庚伟吃苦耐劳的本领和精神。长期与群众打交道,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刘庚伟认为,民事审判工作重在调解,运用合理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会被当事人所认同和接受。他讲究方式、方法,始终坚持调解优先的思路。在强化诉讼调解的同时,不断探索协助调解、委托调解等多元化调解机制,拓宽纠纷解决渠道,从多角度化解纷争,实现案结事了。

  在调入龙港区法院之前,刘庚伟曾任葫芦岛市南票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这一工作经历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他针对当事人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了多种调解方法,如对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当事人要耐心,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法律法规,直到他们听懂想通为止;对情绪不稳定、言辞激烈的当事人,则采用冷却处理法,适当延长调解时间,待情绪稳定后再进行调解。心中有思路,手头有方法,这些办法的灵活使用,为他开展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能够把握每一个调解契机,实现案结事了。

  刘庚伟是一个特别注重学习的人,他相信“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才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他深知审判工作繁琐复杂,特别是民事庭案件类型“千奇百怪”,所涉及的法律面也极其广泛,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他把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晓各类法律知识放在首位。刘庚伟把平时学到的知识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到审判工作当中,并紧密结合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办案能力。他始终认为,法官行使的是国家的审判权,所承办的每一个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否公正,从小的方面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大的方面可以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多年来,他办理了一大批疑难复杂案件,化解了多起重大矛盾纠纷,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和当事人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