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6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何经涛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是全省法院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法官。
档案
24年来,他矢志不渝恪尽职守,时常告诫自己,要做一名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法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奉公。24年来,他办理的案件从未出现错案及上访案件。
2008年,何经涛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即使病情严重,他仍坚持一边透析,一边钻研法律书籍、分析研究案例,并在病床上成功调解多起案件。生病期间,他带病办理民商事案件103件,是当年院里办案最多、调解率最高的法官。2009年7月,何经涛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经过半年的恢复,他又回到热爱的审判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何经涛
何经涛热心接待当事人
刻苦钻研成为专家
他是“法律知识大全”
何经涛从小就有一个法官梦。1990年,他在化工厂工作的时候就参加了全国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1994年,辽阳法院系统招录干警,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从此走了上人民法官这一神圣的岗位。
多年来,何经涛一直坚持自费订阅10多种杂志。一有时间他就到图书馆一头钻进书堆里,由于是图书馆的常客,工作人员戏称他为图书馆的“义务管理员”。他写的读书心得达上百万字,从报刊上剪下来的典型案例就装订了10多本。自2004年起,何经涛还成为了法制宣讲员,先后到学校、社区、企业、机关进行法律宣讲60余次。
同事们常说,何经涛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法律知识大全,同事遇到棘手的案子,都第一时间找他请教。一些“法院新兵”因为案子送达不出去,不能及时审判结案,心急如焚,何经涛就热心地帮他们找原因,想方设法把案子送达到当事人手中。
在担任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时,何经涛受理了一起股票纠纷案子,原告是在沈阳开户的一个股民,股票在异地被盗卖,资金在辽阳某证券公司被提走。当时涉及股票纠纷的案子很少,缺少司法实践,案子一时难以处理。何经涛认真分析案情,多方查找案例,最后在资料册里查询到上海审理的同一类股票案子,借鉴上海法院的经验,终于打开了思路。他和庭里同事一起深入分析案情,认真研究后作出判决,原告获得10万元赔偿。他的做法开创了辽阳审理证券纠纷司法实践的先河。
做人民的法官
牢记法律至上的理念
何经涛的出色,不仅表现在他超强的业务素质上,还体现在他过硬的政治素养上。面对外界诱惑,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人民的法官,是一名守护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多年来,他矢志不渝恪尽职守,在金钱、人情、关系面前,牢记法律至上的理念。
何经涛认为,利用职权谋利,断案就会跑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会受损害。因此,他内心的警钟常鸣,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1997年,辽阳县某公司被辽阳市某公司接收,所属职工根据自愿原则确定去留。10多年后,原县某公司的一名职工带着劳动仲裁部门的仲裁书到法院民事庭找何经涛,拿出厚厚一摞钱要求确认自己为市某公司的职工。何经涛当场拒收了贿款,经调查,认为当事人与市某公司没有劳动关系,对仲裁机关的仲裁不予采信,依法驳回了该人的诉讼请求。
何经涛在办理一起离婚纠纷案时,原告为争取多分财产,千方百计托人给他送礼。几次被拒后,当事人给何经涛打电话说:“刚为你交了500元电话费,表一下心意。”何经涛一查,果然如此。他对当事人严厉批评后,马上通过法院政治处和纪检部门把钱还给当事人,而案件最终得到公正处理。
一瞒再瞒的病情
为了守护公平正义
从当上法官那天起,何经涛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2007年年底,何经涛体检时被查出有肾功能衰竭的征兆,他瞒下病情,默默地继续投身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这一年,因为工作出色,何经涛担任了文圣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克服身体上越来越明显的不适感,办案数量位居院里第一。
2008年11月17日,在上班的路上,何经涛突然感到一阵阵难以忍受的胸闷和恶心。可当天单位有太多的工作要处理,何经涛还是坚持来到法院,直到同事发现异常,才帮他请假,并带他到医院看病。当天下午,正在开案件碰头会的何经涛接到医生电话,通知他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必须马上住院治疗。然而,何经涛没有向院领导透露病情,一直坚持将这一天的工作做完,下班后才到医院取诊断结果。
第二天,何经涛向院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情况,把手头工作仔细安排好后,才办理了住院手续。由于病情严重,何经涛被转院到沈阳某医院治疗,再次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并进行了动静脉瘘手术,并在术后接受透析治疗,等待适合的肾源进行移植。肾移植手术成功半年后,何经涛又重回热爱的岗位,继续守护老百姓的公平正义。
没有节假日、休息日,生病前是这样,生病后,何经涛依旧如此。
何经涛的妻子黄铁锋看着丈夫忙碌的样子,非常心疼,何经涛告诉妻子:“法院的同事们都忙,多干多学,积累经验,有什么不好?”
有时候,黄铁锋态度强硬地让何经涛去休息,他说:“老百姓的事放在那,我不处理完能睡得着觉吗?”何经涛就是这么想的,老百姓的事永远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
辨法析理 胜败皆服
当事人眼中的好法官
2010年,因工作需要,何经涛要到审判监督庭工作。由于该庭审理的案件涉及到刑事、民事、行政、赔偿确认等各类再审案件,案情大都复杂、群众反映强烈,工作非常难干。何经涛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岗位的需要,他抓紧时间重温刑事、行政、审判监督方面的知识,并主动向庭里领导和同事请教,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
他在审判监督庭所办理的各类案件,做到了程序合法、证据充分、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处理适当。特别是近年来在办案过程中,他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对于实在不能调解的案件,经过他不厌其烦地进行判后答疑,当事人均能理解法院判决,所办案件从未出现缠诉现象。
有一年春节前,有3名从河南省来辽阳打工的农民工来到文圣区法院,状告辽宁某建筑集团公司。原来,到了年底,他们准备回乡过年,便想领取工资,结果却被公司告知他们的工资已经被人领走了。血汗钱被人冒领了,可是冒领者早已不知去向。为了给3名外地务工人员一个交代,何经涛几次三番地找建筑公司的领导交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指出,三人付出劳动是事实,同时,三人的工资被冒领,是由于企业管理不严造成的。经过反复做工作,终于使矛盾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3名农民工很快拿到了工资。
2010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何经涛到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在全省法院“两评查”活动期间,何经涛起草制定了《案件质量监督实施办法》和《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带领审监庭的同事们共评查各类案件1000余件,实现了案件评查100%,案件归档100%。
在同事眼中,何经涛永远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天他都在克服着难以忍受的疼痛。肾移植手术后,排斥反应越来越强烈,何经涛每天都要吃下一大把一大把的药物,尽管医生一直嘱咐他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多休息,但是面对当事人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何经涛觉得自己“停不下来”。
即便身患重病,但仍然同病魔作斗争,顽强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何经涛的惊人毅力和优秀品质赢得了群众赞誉,被当事人誉为“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