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坚守三十年 真诚暖万家 记新宾满族自治县北四平乡人民调解员潘文财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抚顺记者 黄硕 | 发布时间: 2019-05-28 09:04

潘文财(左一)正在村民家中调解

潘文财(左一)正在村民家中调解

  5月20日,新宾满族自治县北四平乡人民调解员潘文财获评第五届“新宾好人”荣誉称号。这是对他30多年如一日的人民调解工作的再次认可与褒奖。回顾往昔,荣誉满载。潘文财自1988年担任北四平乡火石村调委会主任以来,不计报酬、甘于奉献,为乡村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他荣获“辽宁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一等奖;2009年,荣获“辽宁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一等奖;2011年,荣获“辽宁省司法厅人民调解进万家”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司法部“人民调解能手”荣誉称号。

  “火眼金睛”巧断案

  潘文财常跟年轻的调解员说:“做调解工作就是要多动脑筋,细心观察,找到问题根源,这样说话才有分量。”村民张某兴家养的鸳鸯鸭跑到张某森家被圈了起来,两家都说是自己家的鸭子,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潘文财闻讯赶到,仔细观察后,把两家人找到一起说:“你们不要吵,依我分析这个鸭子是张某兴家的。”张某森不服,说:“这只鸭子就是我家的,要不我家少一只哪去了?”潘文财说:“别着急,听我给你分析,你们两家院子环境不一样,张某兴家院里全是干土,他们家的鸭子浑身都是土,鸭子嘴上也是土。你家院里有个水坑,鸭子在水坑里洗得干干净净,嘴上一点土都没有,你看这只鸭子浑身是土,所以我断定鸭子是张某兴家的。”大家听后直竖大拇指。果然张某森在仓房里找到了自家正在抱窝的鸭子,两家人一笑泯恩怨,在场的村民对潘文财的调解心服口服。

  “铁齿铜牙”止纷争

  潘文财在村民眼里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的热心肠。村里无论谁家有纠纷,只要他知道,二话不说,主动靠前解决。

  一次,村民张某急匆匆地找到潘文财,称自家地里的庄稼被赵某家的羊群踩坏了,他找赵某理论,赵某不但不同意赔偿,还出口伤人。潘文财立即前往赵某家核实情况,当时赵某情绪异常激动,坚决否认张某所述,并声称再造谣就“武力解决”。

  眼看矛盾就要升级,潘文财耐心与赵某唠起家常,关心家里老人的身体,谈谈家里的收入。见其情绪有所好转,他对赵某说:“大家都是街坊邻居,有事唠开就好了。”通过几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导,赵某终于同意调查,表示如果情况属实愿意赔偿张某损失。潘文财立即走访街坊邻居,询问大家是否看见当时的情景。这时,村民杨某说,早上他在沟里给苞米打药时,看见赵某儿子赶羊群踩到了张某家的地,并未见其他家羊群再进沟里。充分了解情况后,潘文财叫上张某及杨某一起来到赵某家。面对无可辩驳的事实,赵某当场对张某表达了歉意,一次性赔偿张某损失3000元,当场兑现。

  “忠心赤胆”勇担当

  潘文财在生活中是个温顺谦和的“实诚人”,但在工作中,紧急情况他勇敢果断、临危不乱。聋哑村民贾某由女儿赡养,父女俩因家庭财产问题发生纠纷,贾某手持菜刀要杀女儿,完全不听街坊邻居劝阻,并险情一触即发。得知情况后,潘文财立即赶到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徒手夺下菜刀,随即又多次耐心劝导双方,有效地制止了恶性案件的发生,最后终于就财产分配达成协议,父女双方言归于好。

  事后有村民问他,那么危险的情况,你不害怕吗?他很淡定地回答:“当时没想那么多,只知道村民们既然信任我,选我当人民调解员,我就得为老百姓解决事。”

  经潘文财调解的纠纷还有很多,多得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无怨无悔地奔走在田间地头30多年,用满腔热忱换来了村里的安宁与和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65岁的“老潘”工作激情丝毫未减,特别是在得知全县开展“七美”新宾建设后更是摩拳擦掌。他说:“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