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海城交警追逃队 车海里也能“捞针”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康健群 驻鞍山记者 马琳 | 发布时间: 2019-04-24 10:35

  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他们专门处置交通事故中致人重伤或死亡后逃逸的案件,舍小家顾大家,几乎从未休息过节假日,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维护一方交通秩序和社会稳定,抚慰受害人家属的心灵创伤。4月22日,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团队——海城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大队追逃中队,听他们介绍自己一路探索的工作“宝典”。

41

侦查员在海量的监控视频里寻找线索

  不辞辛苦 324辆车中锁定肇事车辆

  “4月11日,随着肇事后逃逸的李某被抓获归案,今年以来海城市发生的5起重伤以上的肇事逃逸案全部告破。”正在办公室整理结案卷宗资料的中队长柳艳涛介绍得很简单,但在追查李某的14天里,他们的付出却远远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3月28日19时许,家住海城市西柳镇的丁先生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父亲焦急的声音:“你母亲在遛弯时被车撞了……”丁先生赶到现场时,看到母亲脸朝下趴在地上,已经人事不省。但肇事车辆却不见踪影。

  事发时天已经黑了,没有目击证人和车辆,现场只有一些肇事车辆留下的灰黑色碎片,肇事地点又位于视频监控的盲区,案件侦破难度相当大。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追逃中队全员参战,在翻看了6万余张卡口照片,走访了40余家修配厂,查看了上百个监控探头后,终于找到了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警方确定,肇事车辆是一辆五菱宏光面包车。通过对鞍山海城地区324辆相同车型车辆进行认真梳理,侦查员终于锁定肇事车辆,并于4月11日10时许将涉嫌肇事逃逸的嫌疑人李某抓获。

  成绩背后 对每起案件负责到底

  据了解,追逃中队成立以来,一直重点对肇事逃逸案件进行打击,可以说是交警里的“刑警队”,重伤以上逃逸案件破案率近乎百分之百,成绩的背后是他们对一个个案件的执着和负责。

  “侦破逃逸事故的难度不在于哪一个点,因为在每个破案环节随时都会遇到困难,比如监控缺失、证据毁损、口供突破等。”柳艳涛告诉记者,因交通肇事的偶发性,侦破起来犹如“大海捞针”,侦查员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量的图片、视频中寻找线索。“尤其是比对现场遗留物或车辆特征时,我们往往要将全市所有的相关场所和车辆都要排查个遍,这个工作量很大。”

  “办肇事逃逸案件急不得,这是个细活。”柳艳涛总结道,“要最大限度收集固定现场证据,要以最大努力扩大追逃范围,在茫茫人海里把肇事车辆和嫌疑人找出来,我们干的就是‘大海里捞针’的活。”

  如今,追逃中队由有多年刑侦经验的刑警和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组成,在侦办肇事逃逸案件中将刑侦手段与交通案件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快侦快破快处,让受害人家属满意。

  破案秘诀 时时刻刻琢磨线索

  柳艳涛和队里的侦查员都有这样的一个职业习惯,那就是无论吃饭还是休息,脑袋里总有案件线索的影子。

  “其实还是要见疑不放有疑必查。”柳艳涛说。往往一个不起眼的线索就能够缩小搜寻的范围。有一次,南台镇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根据车牌上的部分字母线索,这辆车有可能是鞍山的车辆,但是根据嫌疑人的行驶路线,柳艳涛发现这辆车并不在鞍山,而是在辽阳,而正是这一个字母的线索,大大缩短了追逃时间,两天就把嫌疑人抓获。  

  “干什么事都要上心,我就是睡不着的时候想想案子的疑点,这是我每天睡觉之前的例行工作。”柳艳涛笑着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