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春风送思念 文明寄哀情——辽宁各地广泛开展文明祭祀活动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记者 李波 刘家伟 崔振波 | 发布时间: 2019-04-06 10:43

3

  图为大连市西岗区日新街道更新社区的居民和滨海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傅家庄海滨浴场举行“鲜花忆故人”海祭活动。特约记者王华摄

  春风徐徐,春草初生,又是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清明时节。

  在墓碑前用一束鲜花寄托全家人的怀念;在“网上纪念堂”发一篇微博、吟一首小诗、放一曲音乐,为已故亲人点上一炷香烛;在社区公祭堂默默肃立,将心里话写在卡片上贴在寄语墙上……

  今年的清明节,街路边烧纸的少了,墓园里的“烟火味”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通过鲜花、音乐、网络以及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文明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传承传统礼俗,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对已故亲人的缅怀,把浓浓的思念之情化入文明春风里。

  政府推动营造文明祭祀良好氛围

  “弘扬清明节的丰富文化内涵,加强文明祭扫、错峰祭扫、低碳出行的宣传引导,推广文明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使清明节成为传递亲情、弘扬美德、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3月26日,我省发出做好清明期间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利用清明节有利时机,做好正面宣传引导,营造文明祭祀良好氛围。

  连日来,我省各地积极践行“文明绿色清明”理念,正面引导市民开展家庭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祀等活动,让“文明祭祀”成为实实在在的真行为。

  沈阳市推出了“建设联动协作机制、规范服务行动、强化安全意识、正面宣传引导”四项措施,做好清明祭祀服务工作。各殡葬单位充分利用清明期间群众集中祭扫的民俗习惯,策划和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了“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免费活动。

  大连市各街道、社区举办具有当地特点的集体共祭、网上祭祀、“时空信箱”等文明祭祀活动,引导社区居民采取绿色文明方式寄托哀思。各殡仪馆、公墓广泛开展“植树祭先人”“替代祭祀服务”等活动,广大中小学校也纷纷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祭祀宣传活动,文明祭祀理念已成为广泛共识。

  抚顺市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通过倡议书、新媒体、村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倡导网络祭祀、社区公祭等文明祭祀方式。同时,依托社区进行点对点宣传,手把手指导居民利用网络平台祭奠先人,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通过现代文明的方式表达。一些大型公墓还推出了互联网+殡葬新模式,公众可通过微信发送思念、祈福寄语,让追思从“线下”到“线上”,氛围从“沉重”到“轻松”。

  盘锦市民政部门提前行动,制定应急预案,开展以“深化殡葬改革,实行文明祭扫”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村屯,通过问答的形式与居民交流,引导更多居民摒弃陋习弘扬先进殡葬文化,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群众自觉文明祭祀渐成风尚深入人心

  “这几天菊花、白玫瑰的价格天天在涨,但我卖得挺好,基本上每天都在1000枝左右。”今年清明节,开花店的周庆春可是忙坏了,每天早晨6点多就开始工作。

  “我家从去年开始就不烧纸了,选择老人生前喜欢的白菊花,用一束鲜花表达我们对老人的思念。”4月5日,记者见到李女士时,她正在挑选鲜花。“这种新的文明祭祀方式好,在亲人的墓前放一束鲜花,素雅又庄重!”李女士说。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道机修社区党总支书记杜颖。她告诉记者:“现在,网上祭祀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今年清明节,我们社区举行网上祭祀活动,短短几天就有500余名居民响应。”据悉,网上祭祀是近年来新兴的文明祭扫方式,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网络上,不仅环保还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人。

  4月3日,机修社区居民王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轻点鼠标,为安葬在山东的已故亲人建起一座“网上纪念堂”。在“网上纪念堂”,王姣为已故亲人点上蜡烛和香,摆上水果点心,并将网上链接发给亲友,家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祭奠活动。“墓前祭扫、网上祭奠,形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心情是一样的,网上祭祀既环保又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我觉得挺好的。”王姣说。

  4月2日,沈阳市沈河区山东庙街道在西滨河路段举办“传承好家风,文明祭故人”户外公祭活动,吸引7个社区的100多名居民前来参与。同一天,鞍山市立山区西沙社区也举行了一场公祭活动,66岁的李永芝早早来到活动现场,与其他10多名居民整齐地站在LED大屏前,手握写有寄语的卡片,对已故亲人表达哀思。“以前到墓前烧纸、放鞭,污染环境不说,弄不好还容易引起火灾。现在好了,以这种方式祭奠故人既不影响他人,也不破坏环境,我们欢迎。”李永芝说。

  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据了解,近年来,我省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切实推动祭祀方式多元化、时代化,群众积极响应,文明祭祀渐成风尚、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用文明方式守护“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