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警20年,一直奋战在交通警察科技管理工作第一线。
他是同事眼中的“科技尖兵”,是群众心中的“忠诚卫士”,是令违法者无处藏身的“天眼警察”。
他就是本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委员、科技科科长林玉栋。
林玉栋
今年43岁的林玉栋,1999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曾先后在交警支队直属大队、交通科、办公室、科技科等部门工作。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20年一直在和科技打交道。”
林玉栋工作的20年,也是本溪市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20年。
这20年,他潜心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带领科技干警研发出一个又一个执法利器和便民利民的科技成果。
把脉“老大难” 他用勤奋与坚守排除交通隐患
“哪里的交通拥堵严重,哪里的红绿灯需要增加,哪里的潮汐车道需要调向,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林玉栋,因为他是‘治堵专家’。”工作在一线的交警支队明山大队大队长关吉文这样说。
“平安畅通”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作为一名曾在路面上专职“站”了两年兼职“站”了数年的交警,林玉栋坦言,看过太多次交通事故和路面拥堵,他更能体会平安出行的意义。
别人的手机里装的最多的可能是家人的照片,而林玉栋的手机里装的却是数百张手绘《城区交通路线》和《交通隐患排查图》。
这些图,都是林玉栋为了“治堵”,坚持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拥堵压力最大的路口,用小本记录下车流数据,并一寸寸丈量过路口标线后一笔笔亲手绘出的。
今年3月,由于部分路段施工,本钢总医院附近时常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林玉栋连续一周蹲守在严重拥堵路段,找准了停车需求矛盾突出和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症结,率先提出“错位停车”的概念。
通过协调让医护人员将车辆在工作时间停放在周边小区的停车场,调整院内外交通循环体系,推行医院周边单行线等一系列工作后,多个曾经拥堵的路段都分别摘下了“堵点”的帽子。
拥堵是城市的“常见病”,也是林玉栋的“心病”。
“家人说我现在都有‘职业病’了,哪怕在休息时间,只要碰见哪有拥堵,我马上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化解,并避免再次拥堵。”林玉栋笑着对记者说。
研发“IDA-涉牌违法实战平台” 快速侦破肇事逃逸案
2017年8月,有报案人称自家的车被撞了,肇事车辆逃逸。通过监控录像只发现事发路段有一辆白色雪佛兰轿车通过,但由于被一辆大货车遮挡,无法看清车牌。
就是依靠这没有车牌的半张“车脸”,通过运用林玉栋组织参与研发的“IDA-涉牌违法实战平台”系统(下文简称IDA系统),一个小时就锁定了嫌疑车辆并联系上了车主,为报案群众追回了几千元的损失。
林玉栋说:“I代表智能、D代表数据、A代表分析,这是大数据在交通管理上的创新应用。”
在交通问题上,涉牌违法一直都像定时炸弹一样存在着,一方面,无牌、假牌、遮挡号牌等涉牌违法成本低,有恃无恐;另一方面,一些被套用车牌的车主不断收到套牌车的违法信息,于是找交警投诉,甚至迁怒于交警部门,一度造成警民关系紧张。
据统计,本溪市卡口月过车辆照片多达5000万张,仅一天的视频存储容量就近30T,海量的数据里蕴藏着违法车辆的重要线索,但线索视频通常可能只有几秒钟,靠人工分析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能总靠加大警力来解决。向科技要警力,我们得想出更高效的办法。”在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中,林玉栋提出新的想法来,“当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熟了,我就想能不能研发一个‘车脸识别’。”
于是,IDA系统应运而生。
IDA系统就是基于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应用、大数据的信号控制及优化等技术,将公安交通监控视频资源和卡口资源采集得到的车辆图像信息传送到云储存和服务器中,再通过交通大数据服务器进行图片二次识别、视频云分析和人脸建模对比,完成车辆识别和车牌识别,最后将车牌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匹配,准确判断是否为涉牌违法车辆。
“现在坐在办公室里点几下鼠标,快的时候几分钟就能处理一起涉牌车辆投诉案件。”林玉栋告诉记者, “有的车辆驾驶员为了逃避交警查缉,不是还准备两三个假牌吗?现在通过一次搜索,只要是同一台车、同一个驾驶员,换什么‘马甲’都能搜出来。”
多系统组建“智慧交管体系” 助力本溪“智慧交通”发展
林玉栋的科技创新还不止IDA系统这一个。
20年的时间里,林玉栋在工作中潜心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带领科技民警研发出一个又一个执法利器和便民利民的科技成果。
由他带领研发的“互联网+手机智慧交通诱导系统”和“阡陌交通”手机APP,特别适合本溪市地形地貌特点,通过实时监测、有效分流等方式,很好地缓解了旅游黄金周期间的道路交通拥堵现象。
由他设计的高速区间测速,有效减少了辖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了近5年无重大交通事故。
由他研发的“交警罚款对账管理系统”自2013年应用以来,让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银、手机、POS机等渠道缴纳罚款,节约时间和精力。
20年来,林玉栋从来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智慧”的思考。
“现在的城市已经迈入了‘智慧’城市时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代同行,新时代的交警要善于用‘智慧’去思考,小到一条地面标线、一个信号灯绿信比匹配不匹配,大到一片区域交通的顺畅、有序、安全。”
如今,林玉栋利用所学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引入到交管体系中,初步建立了由多个系统组建而成的“城市智慧交管体系”,大大提升了本溪的交通管理水平。
由于工作繁忙,林玉栋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外地的父母亲,也没有时间关爱妻子,关心自己马上面临高考的儿子,可林玉栋的付出,家人都看在眼里。
“我也想成为一名像爸爸一样的‘科技警察’,能让本溪交通变得更顺畅。”林玉栋儿子的这番话,就是家人对他工作理解和支持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