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军(左)在村委会大院施工现场
时至今日,马晓军调任昌图县公安局泉头镇派出所所长,已经8个年头了。泉头镇距离昌图县城有10余公里,属于近郊乡镇,加上农村大集的存在,给治安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当时所里只有8个人,初来乍到的马晓军通过实地观察后决定,只留一名内勤在所里值班,其余7人全部着装上岗,严格执行“开集我先到,散集我断后”的工作原则。
民警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在集市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欺行霸市的闹事者渐渐开始收敛,一些小偷也悄悄地撤出了市场,市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随后,马晓军又联合镇政府、工商所,将市场进行了小百区、农资区、农产品区的区域划分,使经营户有了自己固定的经营区。同时制作了市场治安须知宣传板,使往日繁杂无章的市场变成了经营有序的农资产品集散地。
在派出所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马晓军与镇里联合成立了治安联防队。2017年8月17日22时许,当联防队巡逻到石虎子村时,发现两个可疑人员牵着3头牛,巡逻队迅速上前盘问,两人见势不妙马上夺路而逃,跑进了玉米地。队员们牵着3头牛回到村里,发现于忠仁家的牛舍门开着。当于忠仁发现3头牛不见了时,民警已经把牛送回来了。看到3头牛失而复得,想到民警为自己挽回经济损失5万元,两位老人喜极而泣。
联防巡逻工作的开展,震慑了流动犯罪分子,使他们不敢涉足泉头镇一步。8年来,泉头镇未出现过任何刑事案件,一首新时代祥和的赞歌正随着泉水叮咚而唱响。
多年来,马晓军这个名字在石虎子村可谓是家喻户晓。2015年,他被选派为泉头镇石虎子村“第一书记”,村民得此消息,到处奔走相告,为马晓军的到来而高兴。
3年前,马晓军刚来石虎子村那会儿,一条大坑套小坑的土路穿村而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马晓军暗下决心,帮扶就从改造这条村路开始,他协调来了大小筑路机器、沙子和水泥,开始动工修路。早上,他到派出所安排完工作就回到工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2.8公里长、5米宽的水泥路就修成了。通车剪彩当天,很多村民光着脚在水泥路上走来走去,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坐在地上,大声说:“不沾土了,真的不沾土了!”看到这场面时,马晓军的眼睛湿润了。
2014年3月,石虎子村被我省列为贫困村,马晓军初到石虎子村,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户户进行建档、立卡成册,做到了屯不漏户、户不漏人。每到一户,他都坐在炕头上与贫困户共同查找致贫的原因、致富的途径和措施,并制定出脱贫目标,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马晓军人瘦了一圈,根据他的走访资料,将每户落实到了人头,并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村民刘洪海因脑出血残疾,因病致贫户,昌图县公安局局长王云峰和马晓军几次来到他家走访,并为其选定了养猪的项目,50余平方米的猪舍已经建成,10余头猪仔已经入栏,预计年底前第一批猪就能出栏了,刘洪海夫妇逢人就讲:“年底就能脱贫了。”
土地确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是关系到村民利益的事,弄不好就会发生矛盾纠纷。马晓军亲自上门讲解文件、交代政策,说明土地确权的重要意义。由于他工作前移,在土地确权工作上,没有发生任何矛盾。借这次土地确权,马晓军把农户承包的零散、细碎土地实行互换,户与户互换、户与村互换,使农户的零碎地变成一块,多块合成一片,既有利于耕种管理,又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同时,还针对老龄化、外出打工户多等问题,动员农户将承包地委托给村委会,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村委会本着集体增收、农民增利的原则,领办创办合作社,负责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全托管、代耕代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签订订单等,这样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服务,又可以增加农民和集体的经济收入,更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为使贫困户走上富裕之路,马晓军实行了千亩果园入股分红政策。2017年入股了28户,61口人,年底享受了每人分红500元。今年又入股了15户37人;另外还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依托八里长沟,发展特色农业,开发景观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提高民宿经济。如今,村部修建了,村里建立了图书馆、医疗室、文化活动室,修建了400余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了。”
精准扶贫,精到了效益,扶到了民心,赢来了爱戴。在马晓军的带领下,截至2017年石虎子村需脱贫106户235人,到当年底已脱贫69户142人;剩余37户93人,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