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东洲区法院:“蓄水养鱼”解死结 执行利器焕生机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黄硕 | 发布时间: 2018-08-15 20:08

  辽宁长安网讯 21件串案,70余名申请执行人,涉案标的额500余万元,繁琐的搜查、取证、查封、扣押、冻结等过程,申请执行辽宁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终于在抚顺市东洲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不懈的努力工作下,于8月11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数十名原告在焦急等待

数十名原告在焦急等待

  因拖欠工资、货款、运费等多种原因,该公司被诉至东洲区法院,且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无奈之下,70余名原告于2013年至2018年分别申请强制执行,案件随机分配至不同的承办法官名下。在前期的执行过程中,东洲区法院的执行法官们发现这些案件的标的额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该公司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早已停产,查封的厂房及设备不足以支付这些债务,而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躲避责任潜逃海外,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抓获,此案正在侦查中。

  为节省办案资源,提高办案效率,东洲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张伟决定将涉及该公司的21件执行案件统一收归名下,这位即将退休且身体欠佳的老法官顽强地战斗在执行一线。

  工作中,张伟经过研判,认为被执行企业虽然目前处于困境,濒临破产,但如果不就案办案,“一棒子打死”,企业仍可起死回生,重焕生机,由此也能确保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及时得以实现。为此,张伟多次与该公司的股东们商议,与申请执行人们沟通,利用休息时间制定执行方案研究具体措施。在张伟的努力下,该公司终于决定进行股权重新分配及债务重组。重新启动后的公司同意优先返聘原公司工人,优先偿还个人债务,并制定了还款计划,签订了和解协议,给忐忑不安的申请执行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协议签订现场

协议签订现场

  协议签署现场,3个小时不间断地核实身份、解释答疑、签字盖章,换回了70余张满意的笑脸,这正是“基本解决执行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执行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体现。

  运用法律手段挽救危困企业,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困境企业重生,提高企业质效是新时代对法院的新要求。东洲区法院在解决涉企业案件时,不仅考虑法律效果的实现,更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取“蓄水养鱼”等方式,在解开执行死结的同时,盘活濒临破产企业,切实利用法律手段支持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建设,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