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市民问题
8月1日,沈阳市沈河区市民吴女士通过社区的网络视频服务系统向值班律师咨询,其婚后公公婆婆全额出资买了一套房子,登记在丈夫的名下,算是丈夫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
沈阳市沈河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孟律师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告知吴女士房子是其丈夫的个人财产。吴女士对孟律师的态度和服务很是满意。
此外,专业律师还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工作室为群众解答的疑惑,律师通过即时解答、事后解答、转接解答等多种解答方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更全面、更具体的法律服务。沈河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钱锡斌告诉记者,这就是中心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为服务抓手,推出的“一频一线”特色法律服务品牌。
法律援助网络视频
实现“零距离”服务
“一频”即法律援助网络视频服务系统。钱锡斌对记者说,中心率先在全国打造了“10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服务理念,依托政府内网覆盖全区开通了法律援助网络视频服务系统,构建了“区、中心、街道、社区”四级法律服务网络,实现了律师在线法律援助、法律咨询“面对面”“零距离”的法律服务。为了保障公共法律服务的高质效,中心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从全区60余家律师事务所的700余名律师中,精选出执业经验丰富的百余名律师,组建了沈河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人才库,参与法律援助值班及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钱锡斌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中心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序对接,与沈河区人民法院畅通连线,开通了法律援助网络视频服务系统,创新开启“诉调联动”服务模式,成立法官调解团队,吸收人民调解员、援助律师参与诉讼调解,通过视频在线调解方式,开展诉前引导分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快速处理纠纷。实现网络平台线上与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将法律服务与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彻底消弭。
法律服务专线
为市民排忧解惑
“我们就想按合同办事!”电话里市民老张说。记者走进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工作室,坐席上的值班律师正耐心地解答市民的问题。
原来,咨询的老张一家被孩子的劳动纠纷问题困扰。“老二有智力残疾,两年前,在沈河区残联的帮助下找到了接收单位。工作还没到期,单位就单方发出通知,说是不让干了。合同文本上写的工资条款是按最低工资标准发工资,每个月1300元,不过实际执行中,单位每个月只给500元的工资。”老张在电话里这样说。“单位这么做属于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您可以要求单位补足之前的工资差额,还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电话这边值班王律师细致地为老张解答,并向老张建议:“您和老伴儿年龄都大了,孩子又有智力残疾,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政府免费帮助打官司。”
钱锡斌对记者说,这就是“一线”服务,即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工作室。年初以来,市司法局对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中有关部门分工配合、人员配备等事项进行调整和充实。加强热线值班律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热线日常管理,确保热线平台规范化运行,而且中心采取值班律师轮值班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全天候无间断的法律咨询服务。截至目前,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咨询电话近万次。
记者了解到,如今,市民中年轻的群体更愿意用网络、手机APP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心为了给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市司法局还出台了《沈阳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工作实施方案》,对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驻场单位、人员配备、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等方面作出科学、务实、具体的规定,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顺利展开。
网络平台自开通以来,截至目前,“12348”法网、“12348”APP、“12348”微信共解答法律咨询近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