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张鹏:让戒毒者重拾希望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18-07-10 10:45

09


  在建党97周年省司法厅召开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党旗增辉为发展助力”主题活动中,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张鹏获“十佳最美人物”称号。张鹏在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管教一线工作至今已有9年,他综合运用监管、教育、劳动等多种手段,强化心理矫治,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努力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张鹏所在中队曾经收治过一名戒毒人员苏某,苏某在入所前经营服装生意,生活比较优越,社会接触人员较为复杂,因此在戒毒人员中优越感较强,对其他戒毒人员心存歧视。由于苏某入所前生活较为散漫,入所后自律性较差,矫治态度不端正,有抗拒矫治的趋势。

  为了做好苏某的教育转化工作,张鹏采取了个别谈话的方法,不厌其烦地通过与苏某谈话掌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以此为依据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措施。随着谈话次数的增多和相关教育矫治措施的实施,苏某慢慢放下戒心,与张鹏建立了信任关系。张鹏经过与苏某深入谈话发现其内心空虚,缺少真爱,尤其不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那种无私的关怀。张鹏想这种情况绝非个例,很多戒毒人员都缺少对父母、亲人的感恩意识,就决定对戒毒人员进行一次感恩教育。张鹏找到一个视频给戒毒人员看,内容是孩子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教育的效果大大超出预期,多名戒毒人员在看到孩子双膝跪地给母亲洗脚的画面时竟当场落泪。第二天,苏某找到张鹏,哭着说:“队长,我知道错了,谢谢你,这次到戒毒所没有白来。”

  在戒毒所里,很多戒毒人员得过且过,怕苦怕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人生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一种混日子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张鹏专门买了本书送给戒毒人员,书名是《不屈的天使》,作者是赵晨飞,沈阳人,出生时因缺氧造成重度脑瘫。赵晨飞的行为和语言能力极度受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读过六年特殊教育学校却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毅力,用鼻尖和下巴敲击键盘滚动鼠标,完成了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以病弱的躯体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很多戒毒人员看完这本书深有感触地说:“队长,赵晨飞是一名残疾人,面对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困难,她顽强地走了下来,拥有我们正常人无法拥有的意志和幸福,而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消极地活着?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远离毒品,像赵晨飞一样用顽强和毅力去作生命的诠释!”

   张鹏通过这种深刻的教育沟通为学员们逐渐树立起了坚定的戒毒信心与人生目标,戒毒人员对自己以前的罪错有了真切的感悟,向曾经堕落的生活挥别,为了崭新的生活目标与人生理想而改变自己。真诚的沟通让迷途的人生走回正轨,真爱的包围融化心灵的寒冰,真情的感化为其新生铺就了一条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