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他的心,系着大山沟里的百姓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王英男 韩濮丞 记者 杨清林 | 发布时间: 2018-05-18 08:39

他的心,系着大山沟里的百姓

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分局政治处民警段昱豪扶贫工作小记

  鸟雀酣眠,天色深沉,乡村的夜晚只有闪烁的星星,而此时,走了一天山路的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使他难眠的不是有些坚硬的土炕,而是白天那些破旧的小屋,还有老乡无助的眼神……

101

小段(左一)和大家一起干活

  难忘的第一次走访

  “不想队长看见我掉眼泪。”

  车子进入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业主沟村开始变得有些颠簸,入秋的清晨,村落中掩着一层薄薄的轻雾,道路两旁的篱笆架上蜘蛛网截留了些许飞蛾。一阵秋风扫过,几片零落的枯叶在空中打着旋。“下车、下车!前面的路,车过不去。”随着司机的话音,车子戛然而止,他也赶紧飞奔下车,蹲在路边就呕了起来。知道农村的路不好,打小就晕车严重的段昱豪临上车时刻意多吃了两片晕车药,可也没禁住这一路颠簸。“咋样?不行的话就回队里休息吧。”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勇刚很担心这个城里来的“公子哥”。“没事儿,队长,我这吐完就当减肥了,一会儿走路更轻快!”漱了两口水,他三步并做两步追上大部队。

  2015年10月,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分局民警段昱豪接到工作任务,来到市公安局驻桓仁县业主沟村参加扶贫工作,那时他刚进入警营不到三年。这一天是他第一次随着工作队到贫困户家走访。

  穿过泥泞的羊肠小路,绕过坑坑洼洼的小水坑,来到一座破旧的房子前,与其说是“房”,其实叫做“偏厦儿”更为贴切。“你们来啦,你们来啦!”正看着眼前景象出神的段昱豪感觉手被一双粗糙冰凉的大手紧紧握住,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爷亲热地拉着自己,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了微笑,破旧的小院似乎也有了一丝生机。“老来看我这瞎老头儿干啥,你们都忙……”家徒四壁的屋里并不比外面暖和多少,仅有的一口大铁锅上也布满了灰尘,磨得发亮的只有盲人大爷手里的那根破拐杖。段昱豪没听清大爷唠叨些啥,因为他走神了。他没有想到,原来在自己城市里舒适的空调房外面还有这样一个世界,原来优越生活限制了“想象力”。

  临走时,段昱豪悄悄在大爷兜里揣了500元钱,又将兜里仅剩的500元钱给了大爷的邻居,嘱托邻居帮忙照顾大爷,有什么事情给他打电话。“说起来挺不好意思,那次我有点落荒而逃的感觉,因为不想队长看见我这个大小伙子掉眼泪。”

  晚上回到工作队,队长叮嘱大家早点休息,明天还有工作任务,可段昱豪在老乡的土炕上辗转着怎么也睡不着,白天走访时看到的情景一一浮现在脑海中。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贫困”,也是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贫困家庭的无助和凄凉。虽然扶贫是一项大工程,大任务,但在那一天,段昱豪决定尽自己的全力为业主沟的贫困户添一块砖,加一块瓦。

102

乡亲们把小段当成自己的孩子

  他有了自己的想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业主沟村之前是由五个村子合并在一起的大村,共有村民约4400多人,当时贫困户有120余户。经过几天的走访了解情况,听扶贫队队长给大家介绍村子的基本状况,查看以往的贫困户档案,段昱豪渐渐熟悉了业主沟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一些贫困家庭是因病返贫,不具备劳动能力外,其实大部分贫困户能够靠自己的双手维持基本的生活,但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什么门路,于是家里的农产品自然销售不出去。为了让村民能够多一条致富门路,段昱豪想到现在城市里的人都讲究“绿色饮食”“健康养生”。那么,何不借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将村民家自产的绿色农产品销售出去,这样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滞销农产品的问题,也可以让城市里的人尝到绿色新鲜的食品。

  段昱豪联系到本溪某报社的淘宝运营平台——“淘本溪”,他在平台上找到多家畅销农产品店铺的老板,和他们讨论销售村里的产品,总结商家成功经验。回到村里,他组织村里相对年轻,会使用手机的村民学习如何用微信开店,他还自编“微商”小教案,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大家学习,硬是手把手教会了一批村民利用网络和手机销售自家的农产品。

  村民老景有个小的养蜂场,没学会微信销售前,老景经常要自己挑着几十罐蜂蜜,走好几里路再搭车去县里卖,卖得少不说,村路不好走,不小心蜂蜜罐子还容易被打碎,辛辛苦苦也赚不了几个钱。在段昱豪的帮助下,老景学会了用微信销售蜂蜜,段昱豪还帮老景的蜂蜜制作了商标,上面也印上了二维码,平时没事他就到老景的养蜂场帮着老景打包、发货,还经常为老景送去关于养蜂的书籍。一年下来,老景的蜂蜜能卖上近千罐。“我相信吃到这蜂蜜的人,一定能感受到咱们村民的淳朴和越过越像蜜一样甜的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段昱豪带领10多位村民成功建起了全市唯一一个村级微信公众平台,搭起了有286名村民参与的微商群,足不出户就可将家中自产的大米、蜂蜜、人参、林蛙等农产品销往外地,帮助村民获利数万元。

103

乡亲们有心里话愿意和小段讲

  为了村庄未来的希望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根本。”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根本。”段昱豪说,这是他在一次关于扶贫工作讨论会上听到的话。和段昱豪的驻村办公室一道之隔,是业主沟村唯一的一所学校。这是山沟里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而且贫困学生较为集中,学习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对比城里孩子们的衣食无忧,这里的孩子都很节俭,但贫困的生活没有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每当段昱豪利用业余时间去为孩子们朗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趁着休假的时候,段昱豪回家翻箱倒柜,又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个人为业主沟学校捐献图书500册,并捐资2000元用于购买教学工具。之后,他和义工队又联系到本溪市知名教育品牌“麦克米伦教育”学校的负责人,组织了一次“捐赠义卖”活动,600余名师生们为业主沟学校捐赠书籍500余册、衣物200余件,义卖现金2743元。当孩子们拿着新书包,如饥似渴地翻看着书本的时候,在场的人们仿佛都看到了这个村庄未来的希望。

  在业主沟村一年多的时间里,段昱豪和乡亲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喜欢这个白白净净但是特别能吃苦,心地特别善良的小警察。村里的道路不好,有些村民腿脚不利索,想看个病,有个急事,段昱豪都开着自己刚买不久的新车来回接送村民。段昱豪每次下去走访,兜里都会揣上2000块钱,每每遇到特别困难的家庭他总会帮上一些,于是每次走访回来,他就给自己留个加油钱。

  2017年1月份,段昱豪离开了扶贫工作队,但他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乡亲们,于是他每年都在自己的工资卡里留出8000块钱,资助村子里两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同时每月还往两名特困孩子的卡上存600元钱,用于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最近当他得知业主沟学校一名学生患白血病需要高昂的手术费时,又捐出1000块钱并帮助学生家长在网络和媒体寻求帮助。对于段昱豪帮扶贫困家庭的举动,他的妻子和父母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段昱豪的父母一直支持儿子多到农村去锻炼,他们觉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样的人生经历必不可少,在知道儿子帮助患白血病的家庭后,他们让儿子把5000元钱心意带给患病的孩子,还和段昱豪商量有时间想去看看孩子。一年多来,能统计出的是他为困难群众捐资3万余元,但具体的数字段昱豪说他也记不清了……

  记者手记

  作为溪湖公安分局慈善义工队队长,段昱豪长期开展“情系敬老院、关爱残疾人、爱心助学”公益活动,经常上门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梳头、洗脸、收拾卫生、购买生活用品,自掏680元为敬老院买了40条毛巾。长期帮助在溪湖区河畔花园的张阿姨,她一个人生活,且生活不能自理。段昱豪经常上门帮她收拾卫生,还自掏腰包为其修理电视、疏通下水道、购买生活用品等。此外,段昱豪还经常组织义工队队员走进溪湖区的各个社区,清理生活垃圾和张贴的小广告,得到了溪湖区慈善总会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为溪湖区城建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对于段昱豪做的这些,有人说他是涉世未深,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家境殷实,而我想说,不是所有的富有都是灵魂和内心的富有,富有财物的人很多,但段昱豪他的慈心善举源于他无私善良的本性,源于他为民的初心,源于他对身上这身警服的理解,更是他对人民警察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