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10余名记者近距离体验法院工作

来源:大连中院微信公众号 | 发布时间: 2018-03-07 06:17

  2月28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11家大连主要新闻媒体、政法媒体以及新媒体的10余名主力编辑、记者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参加“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记者们化身为体验者,近距离感受法院工作。

1

  诉讼服务与诉前调解

  记者们首先体验了诉讼服务与诉前调解,全程感受了当事人从进入法院,到诉前咨询,到排号立案,再到诉前调解的全过程。

2

  在诉前调解办公室,记者们遇到了就商品房交易纠纷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小刘。小刘说,法院和她想象的不太一样。原以为打官司是持久战,法院门槛高,事情不好办。结果经过调解员的一番析法明理,很快了解了自己案件的相关法律知识,消除了心里很多顾虑,案件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诉讼服务中心主任谷晓霞说:“案件从立案窗口进入后,首先引导做‘繁简分流’,对于简单的涉民生案件,尽量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加快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执行事务中心

  2018年1月22日,开发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成立。作为大连地区试点的执行事务中心,以执行事务性工作集约化为核心工作原则,通过探索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案件实际执结率。

3

  执行事务中心通过建立执行案件立案前督促制度、立案后集中网络查控制度,努力实现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收案时充分与申请执行人沟通,引导其尽可能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信息,据此立案人判断应能通过督促主动履行义务的案件转立案前督促。事务中心设网络查控组,对已立案的执行案件,通过“总对总”系统发起对被执行人财产的网络查控,对查控财产(不包括需评估拍卖的财产)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案件,由事务中心执行员一个月内执行完结。

  记者们对“执行难”问题颇为关注,在了解开发区法院对执行案件也实行“繁简分流”,简单执行案件将不再受到法院“案多人少”的困境所限制后,纷纷为该院的创新思路点赞。

  家事审判法庭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单元,家事无忧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

  下午,记者们又来到了家事审判法庭,在这里参与了一场取消婚约财产纠纷的调解工作。

  一对儿原本打算结婚的小情侣因琐事最终没有喜结连理,女方起诉男方要求返还准备结婚的财物。由于双方都有付出,一时之间矛盾难以缓和,特别是女方家长情绪激动。承办法官和调解员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经过几轮劝说,双方愿意和解的条件仍差距很大,调解工作陷入了“拉锯战”。就在在场所有人都认为双方矛盾尖锐,案件不能以和平方式化解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在法官和调解员的耐心倾听和持续沟通下,双方当事人及家属的负面对抗情绪得到了良好疏导。最终决定各自让步,达成和解。

  一直到双方当事人在和解协议上签字,大家才发现2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4

  这场调解,让两个虽然无缘缔结婚约的年轻人,没有最终对簿公堂,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两个家庭的矛盾升级,家事审判法官们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工作背后体现的是法律的温度和人情。

  家事审判法庭审判长时丽丽说:“凡是需要走进法院对簿公堂的家事案件,当事双方往往都带有很强的情绪,耐心的倾听、沟通、调解至关重要。”

  后记:

  一天的体验式采访结束了,记者们纷纷表示,今天真正实地感受到法官处理纠纷的辛苦与不易,了解到法院是如何服务群众、维护司法公正的,从而增强了对司法的信任感和对法院干警的理解。

  今后要常来法院采访,多体验民生案件的审判过程,以更深的体会去传播法官和干警艰辛付出背后的为民信念,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通过记者的文章、图片、视频去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