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子能顶半边天,可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撑起了整片天。她们就是辽宁省马三家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62名女警。数十年来,她们用金子般的心,教育、感化、挽救着因吸毒而失足的特殊病人们。
女警和女戒毒学员谈心
光荣榜: 坚守,成就了省马三家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连续13年实现“六无”工作目标的出色业绩;获得了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忠诚廉洁为民”先进政法单位等诸多荣誉;收获了戒毒学员所内戒断率、入所心理测试率和心理康复教育接受率均达到100%的戒治成果。
用真情感化颗颗“顽石”
都说戒毒场所的干警要耐得住孤独、守得住寂寞。女警们有的已经在这里干了30多年,年轻干警们也在老干警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她们平均每月与戒毒学员进行个别谈话近1000人次,记载谈话记录近200人次,经她们教育挽救的强制隔离戒毒学员多达数千人。
2010年10月,戒毒所收治了一名戒毒学员,她因不是本地人,长期无人探视,得了抑郁症,导致思想情绪极为不稳定。张仲威大队长及时掌握了这一信息,在加强与其谈话交流沟通的同时,关心她的日常生活,经常自掏腰包为她购买日用品,为了防止她自杀,整夜整夜地守护着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和真情感化,她的情绪稳定了,戒毒场所也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张仲威的母亲也曾患上抑郁症达10年之久,她却没有时间陪在母亲身边,而是由同样身体不好的年迈父亲常年守护。
把坚守练成职业本能
2014年4月17日晚,戒毒学员秦某肾结石发作,所医务室医生建议外出排石。才值完班在家休息的朱海杰大队长闻讯后,迅速赶到大队,及时将该学员送往社会医院进行救治,直到该学员情况好转才放心离开,当时已经是次日清晨4点多了。类似的突发情况实在是太多了,她们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深夜从家里匆忙出来,又有多少个凌晨披星戴月而归。
与她们对学员无微不至的关爱比起来,女警们的家人却没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张宇队长的母亲右手骨折住院治疗,年迈的父亲去医院照顾,家里就留下了7岁的小女儿,其爱人也是一线的警察,困难可想而知。但张宇一句怨言也没有,没请一天假。甚至其后在女儿中考压力大生病起水痘时她都没能陪伴在左右,种种的付出,在张宇嘴里总是淡淡一句:“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人问她:“到底是图个啥?”她说:“我也有血有肉,也想多点儿女情长,可是干咱们这一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学员的安全和场所的稳定重于泰山,就只能愧对父母和女儿了!场所如果出事了,我心难安。”
在女警们心里,使命高于生命。因长期不间断地找学员谈话,她们大都患上严重的咽喉病,却因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看。可当戒毒学员生病,她们一刻都不耽误,都是第一时间送去治疗。
人人都是忠诚担当的写照
女警们全身心扑在戒毒工作上,用真情奉献展现着戒毒人民警察的风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
全所有干警62人,这其中包括两个一线大队、4个业务科室以及所领导班子、监控室、卫生所、心理矫治中心等部门的警力,可以说是一个岗位一份担当,责任一环扣一环,牵一发动全身。久而久之,同志们都习惯性地屏蔽了“请假”的概念,因为“假”是没办法请的,坚守却是责无旁贷的。
二大队有位老干警叫孙春秋,今年53岁了,因病左臂麻木已经抬不起来。领导和同志们都劝她休息,好好调养一下,她却拒绝了:“我休息了就得有同志多干,我不能拖大家的后腿!我一定能站好这最后一班岗,有病也等退休了再养。”就这样,孙春秋没请一天假,没空一次班。每次接班前她都请同班的同事帮忙梳理好头发,不管多吃力也要整理好着装,再警容严整地上岗。
忠诚,是这种精神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