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丹东市两级检察院公诉部门共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900多件2700多人,提起公诉1800多件2300多人。” 盘点2017年的成绩,丹东市的公诉部门硕果累累,再一次走在全省前列。多年来,丹东地区涌现出4名全国优秀公诉人,10名全省十佳公诉人,多名省级优秀公诉人。近5年,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荣立个人二等功10人次、个人三等功5人次。
高超的公诉本领从何而来?记者日前走近他们身边一探究竟。
荣誉“大丰收”
一人参训 全处受益
“共享经济时代,知识本领也要共享。”——全国优秀公诉人、丹东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苏凤琴说
2017年9月,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检察官王晓东参加了省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员额检察官及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她既没有急着投入工作,也没有休息两天,而是赶紧梳理培训资料,给全处人员进行授课。
由于工作及培训名额限制等原因,往往有许多人员没有太多机会参加上级的培训。为破解这一矛盾,公诉处探索“一人参训、全处受益”的培训新模式,只要处里有干警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参训人员培训结束后,都要将所培训的重点内容,与实际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梳理总结后,向全处人员进行介绍,并畅谈培训感受。年初以来,公诉一处共有两人参加省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均进行了及时交流和研讨,并将这项措施常态化、制度化。
“你有一次学习,我有一次学习,一分享,我们都有了两次学习。”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刚说。这种方式不仅克服了因名额限制不能普遍接受培训的弊端,大大扩展了受益人员范围,还督促参训人员带着教学任务参训,逼着自己上课认真听、仔细记,多思考、勤提问,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公诉人员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本领也有了显著提升。
前不久,苏凤琴、付浩办理省公安厅立案查处的某电气公司温某、刘某欺诈发行股票、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该案犯罪手段隐蔽、复杂,作案时间跨度较长,犯罪数额2.57亿元,会计凭证造假金额累计6.2亿元,涉案卷宗45册,受到广泛关注,在企业、券商和股民之间引起了轰动。苏凤琴、付浩沉稳应对、配合流畅、文明理性,两名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取得了良好的庭审效果,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组织庭审观摩
一案观摩 全员思考
“观摩完了只是完成一小步,还要做好下篇文章,好比吃饭,嚼碎了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消化掉。”——丹东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孙元秋打了这样一个比喻
公诉效果的好坏,事关案件质量的高低和公诉工作的成败。为了保证观摩庭的实际效果,他们走了几步棋:首先,大胆选取争议较大、甚至可能判决无罪案件的庭审作为观摩庭,在风险中激发潜能,在挑战中树立自信心。其次,从案件审查到提起公诉,从庭前“三纲一稿”的准备到庭上活动,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给予全程具体指导,上下联动,互帮互学,确保了观摩庭的效果。再次,坚持观摩后评议制度。每次庭审观摩后,都要从案件本身的争议如何认识、公诉人的庭审表现等方面,第一时间组织评议,总结得失成败,形成再实践的指导。
在评议形式上,采取先由出庭主控的公诉人对其庭上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六个基层院集体研究后,各指派一人代表本院发表讨论后的意见。如此以来,一案观摩,全员思考,防止出现个别年轻检察官自我评议观点存在错误或者不深不透的现象发生。最后,由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
“各院的公诉人彼此坦诚相见,既客观地指出每一观摩庭的可取之处,而对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文过饰非,点评意见甚至很尖锐,但恰恰通过这种面对面心无介蒂的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这种观摩效果,员额检察官朱晓东感触颇深。今年以来,该院公诉部门共组织全地区观摩庭7次,处内观摩庭1次,既锻炼了出庭的公诉人又促进了队伍建设。
一次调研 几番磨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丹东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主管副检察长范亚敏说
翻阅这几年刊发的文章,记者发现该院公诉部门的成绩非常亮眼。
“为提高公诉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广大公诉人员广泛开展实践性调研,对全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大家更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公诉人员的检察实务水平。”该院党组副书记、主管副检察长范亚敏介绍说。
针对全地区故意伤害、交通肇事、妨害公务等涉及赔偿问题的罪名以及盗窃犯罪、毒品犯罪、非法经营犯罪等涉及罚金缴纳问题的罪名,对比法院判决,发现不同法院之间以及同一法院之间均存在同案不同罚的问题,形成了《全地区几类犯罪同案不同罚的调研报告》,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地区培训会上,向全地区公诉人作以介绍并反馈给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
同时,该院公诉部门还鼓励全处人员结合工作实践撰写调研文章,在今年丹东市检察理论年会上,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所有人员撰写的调研文章均获奖,促进了全处干警调研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公诉业务工作和写作水平。
一文形成,几多汗水。年轻优秀的检察官马原野告诉记者,他们针对全地区公诉部门法律文书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还积极开展法律文书评比活动。抽选全省十佳公诉人或者优秀公诉人担任评委,采取评委独立打分并撰写评语的形式进行评选,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在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内网上陆续刊登,并阐明具体优秀之处,供全地区公诉人学习借鉴,促进公诉人撰写法律文书的责任感,提高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
如今,该院公诉人员的文字撰写水平大大提升,有力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开展。
参加培训的同事给全处人员授课
一次培训 多方辩论
“搞一次培训,也要分出好坏,评几个奖项。”——这是记者翻阅该院公诉部门组织培训记录看到的
针对员额制改革后公诉部门人员调整较大、部分干警公诉经验不足的实际,他们立足于培养公诉基本素养,加强公诉队伍建设,开展了一次“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公诉素能”为主题的业务培训,培训期间举办2017年公诉人团体辩论赛。
他们采取以赛代训的方式,锻炼公诉人员的即时应变能力,展现公诉员的风采。同时,邀请省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领导、高校教授、丹东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法官、律师代表和全国优秀公诉人担任评委。
期间,部分评委代表对每场辩论赛进行了点评,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苏中辉作了整体点评。经过评比,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检察院宋盛智等20名参赛选手分别荣获“最佳辩手奖”“最佳思辩奖”“最佳风采奖”和“优秀辩手奖”。培训中还设置了与业务紧密相关的诈骗类犯罪相关问题解析专题授课,丹东市人民检察院还邀请了教师进修学院副教授孙晚霞为大家讲授《心理学在检察官办案过程中的应用》,孙教授从心理学在提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识别精神障碍导致犯罪两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讲解。
“既是培训,也是比赛,大家共同查找不足,取长补短,更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谈及此次培训,刚刚被省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的康月馨对这样的方式颇为赞同。
通过创新学习方法,不断锤炼队伍,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才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