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的傍晚,一艘渔船缓缓靠上东港市的海盛码头,过了一会儿,渔民老张乐呵呵地走下船。“开海这两天收获不小。”老张兴奋地告诉前来码头监督的检察官。
除了渔民,老张还是社区矫正对象。9月1日“开海”前夕,东港市人民检察院与东港市司法局联合召开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工作专题联席会议,审查批准了13名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
“半辈子跟大海打交道,离了海真不知道往哪儿去。前些日子,眼瞅着快开海了,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允许出海,真的是又急又愁。现在能重新出海,全家老小都能安稳过日子,这份帮助我记在心里!”曾与风浪博弈的“老水手”张某难掩激动,话语里满是对检察院与司法局的感激。他还表态:“犯了一次错,长记性了,一定珍惜这次改正的机会。”
东港地区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的大部分社区矫正对象是以海为生的渔民。因为社区矫正监管的要求,社矫对象活动的区域受到限制,对渔民来说,不能出海,相当于断了他们的生路。东港市检察院、市司法局聚焦“审批与法治并重、教育与监管同行”主题,就如何依法保障东港地区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生产就业权益,护航“开海季”合法作业进行研讨,通过“法治护航+科技赋能”双轨机制,为涉海涉渔社矫对象量身定制“出海作业合规指南”,以实现“离岸不离管、放航不放任”的监管目标。
前不久,东港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对13名申请出海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站式”审查:船员证、船员名单、船舶检验证书、劳务合同、安全承诺书等材料现场审查;随后检察官与13名社矫对象逐一谈话,核验拟作业时间、海域及同船人员。资料齐全、风险可控者当场获批,审批时间仅用了1个小时。
审核结束后,东港市司法局对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监督工作衔接配合的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耐心讲解了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申请的具体流程。
为精准破解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难题,有效防范海上脱管、漏管及再次违法犯罪风险,东港市司法局强化监管举措,明确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出海期间每日与司法所保持密切联系,在海上无信号区域,须借助卫星电话等方式及时报告情况,同时着重强调擅自出海、隐瞒行程以及不配合监管将承担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