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剧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剧,原称辽南影调戏、辽南戏。辽剧在遵循皮影戏格调音韵的基础上,科学吸收了东北大秧歌、东北二人转、东北大鼓、评剧和地方民间音乐等诸多艺术元素,具有鲜明的辽南风情和时代特点。
图为剧中,在检察官的调解下,两家握手言和。
“你闺女就要戴上手铐蹲笆篱子去了。”“看看我这胯巴骨,踢得我秃噜扣……”“人前装狗熊,走路一溜溜……”这些接地气的土言土语、土腔土调,都来自瓦房店市人民检察院编排的现代辽剧小戏《巧平风波》。
“平地风波浪迭浪,起因只为一尺墙。大事化小小化了,司法温暖赛太阳!”每次《巧平风波》开戏,扮演检察官的演员刘翔云的唱词都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观众喝彩,不仅因刘翔云的嗓门亮,还因《巧平风波》讲的检察院的故事足够打动人。
《巧平风波》是瓦房店市人民检察院与瓦房店辽剧团联合打造的现代辽剧小戏,改编自瓦房店市检察院办理的真实案件,讲述了一名检察官巧妙化解矛盾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故事。
为什么要创排这部剧?瓦房店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明双坦言,此次对检察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和尝试,就是想用家乡戏唱家乡事送家乡人,“我们深知检察办案和法律条文的宣讲都相对枯燥,所以想让‘辽剧+检察’产生‘化学反应’,从小切口展现真实又接地气的检察官办案日常。”
为了排好此剧,瓦房店市检察院邀请沈阳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杨晓彦、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刘永峥和瓦房店市辽剧团演员、国家中级演员刘翔云助阵。
剧里,两户村民既是邻居又是兄弟,因盖房有了矛盾纠纷,侄女曾晓晓带领同学把三大爷打伤,案件送到检察院,办案检察官金玉霞在拿到案卷后,认为不能草率办案,经调查作出了不批捕的决定。但是三大爷不依不饶,于是,金玉霞来到村里进行调解。经过耐心、巧妙地调解,金玉霞化解了纠纷,让两家和好如初。
经过反复修改、排练,该剧在短短20多分钟的时间里,通过精巧的剧情设计,向观众呈现出有笑有泪的剧情、生动自然的表演和真情实意为民办实事的新时代检察官风采,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赏体验。
《巧平风波》推出后,瓦房店市检察院带着小戏进乡村、进校园,百姓在听戏时也学习了法律知识。
一居民在看完剧后感慨地说:“这部剧真是太好看了,我从头目不转睛看到结尾。从这起小案子里,我不仅看到了检察官做了哪些工作,还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
如今,《巧平风波》还上线网络平台,并在剧后做了动画法律解读,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透、讲活检察故事。
王明双表示,此次联合对辽剧创新、检察文化建设来说是双赢,在今后工作中,瓦房店市检察院将继续拓宽检察文化的创新思路,通过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方式,讲述更多“破层出圈”的优秀检察故事。
·微访谈·
辽宁法治报: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作为原型?
编剧刘永峥:我在翻阅案例时,被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检察官办案件时的一句话打动——“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子,关系的都是别人的人生。”围绕一个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检察官在背后开展社会调查,多方奔走化解矛盾,让我看到检察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展现出的思考、温暖、观照。
辽宁法治报:此剧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
导演杨晓彦:我们在编排上抓住一个“真”、突出一个“实”、抒发一个“情”,剧中许多台词我们都经过反复推敲,比如“三大爷,孩子还在上学呢,不能批捕”改成“不能抓”,还多用“灰溜溜、蹲班房、一溜溜”这些“沾泥土”“冒热气”的地方土话,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