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阜新市
以制度创新促提速提效
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3.0版
亮点
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和要求,阜新市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阜新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推进工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工改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形成告知承诺制要件清单44个,全市工改审批系统已实施告知承诺制办件占总项目数60%以上。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阜新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务院于2019年在全国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阜新市在国家、省改革要求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创新、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
依据原版审批流程图和《辽宁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2020),阜新市重新梳理审批事项间逻辑关系,创新性地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整合成一个阶段,统一由阜新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从而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降低协调成本和综窗设置成本。
同时,阜新市将工程建设项目由八大类细化至十二大类,将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细化为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类、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管线)类、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电力工程)类,新增社会投资小型项目,提高项目类型匹配度。
2020年,阜新市在线上申请“一网通办”的基础上,依托审批系统,实行区域内各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无差别受理,即域内的建设项目,可在任意层级、任意地区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申报,不受审批权限、所属地区和项目类别的限制。由项目申报地的综合窗口对事项审批前置要件(原件)进行初审及资料上传,项目所属部门依据上传资料进行项目审批、归档、审批结果发放,从而打破现行的线下申报属地化审批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全网通办。
2019年6月,阜新市印发《阜新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并分步骤组织实施。
工改1.0版(2019年6月—11月)。构建了阜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省系统完成对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形成了功能较为健全、流程清晰、运转流畅、监督监管到位的在线审批、监管体系。
工改2.0版(2019年11月—2020年6月)。以“一网通办”为抓手,建立健全“五个一”审批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构建一张蓝图,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通过“五个一”体系逐步完善,实现项目审批流程标准化,成为全省样板。
工改3.0版(2020年6月—2020年12月)。告知承诺制在全省先行先试。制发《阜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暂行)和事项清单》等4项管理办法。全市工改审批系统已实施告知承诺制办件占总项目数60%以上。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发《阜新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细则(试行)》等6项细则和管理办法。完善项目前期审批服务、事中企业行为监管、事后信用评价的“三位一体”综合审批监督管理系统。建设情景化AI智能申报系统。总结工改系统使用期间反馈的问题,升级成主题式、情景化智能申报系统,用人工智能代替线下咨询,通过情形引导由系统自动锁定审批事项,做到申请即办理,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长。情景化申报引导系统事项覆盖率已达60%。探索实行“联合踏勘+云踏勘”审批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合审批新模式,缩短审批进程,破解了多头踏勘、重复踏勘、违规踏勘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