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用厚重成绩单回应百姓新期盼——全省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省委政法委首席记者 白国军 | 发布时间: 2021-01-28 11:16

  2020年11月24日,大连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张某某诉大连市某局行政处罚一案,敲响了该院自建院以来行政审判的第一槌,标志着大连铁路运输法院为顺应司法体制改革转型发展新要求,正式开启行政案件审判工作的新篇章。

  同年10月9日起,全省行政案件实施集中管辖,打破了行政诉讼“主客场”现象,加强了司法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同时,这也是我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一个缩影。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开便利之门。全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起步于2016年3月,近5年来,从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到政法领域改革,全省政法机关一步一个脚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创造了一系列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省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方式解决改革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破瓶颈、强弱项、补短板,着力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法治辽宁,为全省振兴发展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统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

  构建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

  改革是破解政法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促进政法事业长远发展的一把钥匙。在更高起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就要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法领域改革工作,坚持高站位谋划布局,将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围绕全省发展大局,与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同谋划、同部署、同要求。

  省委将政法领域改革作为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配套制度体系,推动破解制约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

  强化总体统筹,制定印发《辽宁省政法领域全面改革实施方案》,从完善党对政法工作领导体系等8个方面,确定了105项重要改革任务,制定了到2023年的改革规划,划定详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完善司法人员队伍管理、执法司法保障、司法责任制,逐步健全司法人员履职保障体系。

  健全运行机制,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进一步强化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单位推进政法领域改革职责任务,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重要内容。健全省、市两级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建立“1+5+N”工作运行协调机制,由党委政法委牵头、政法各单位共同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把改革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保证了改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促、有人检查。建立改革调研工作机制、改革项目化推进工作机制、改革工作落实监督机制、改革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通过搭建推进改革的制度保障体系,为政法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一项项保障措施落地生根……一年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全面铺开。改革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聚焦改革短板弱项

  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

  改革既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省委政法委在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方式解决改革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2020年1月,省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省政法机关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司法体制改革“回头看”,对照司法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逐项检查、排查,着力解决推进难、落实难问题。同年4月,省司改办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司法体制改革综合调研。此外,委托省社会科学院,对司法体制改革启动以来的改革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广泛征求政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对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重点问题解决。

  从改革中来,到改革中去。

  通过“回头看”,省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4年未落实的改革难题得以破解:报经省委同意,将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委员会机构设置调整定位为省委政法委领导下的工作机构,委员会主任调整为省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各环节全过程。“司法体制改革以后,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的政治把关和专业把关作用更加突出、权威性更高、公信力更强。”省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省司改办副主任朱中国如是说。

  通过综合调研,省司改办制发《省司法体制改革综合调研问题清单》,对45项基层反映集中的重点问题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分别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统筹推进问题解决。截至目前,已有33项问题实现基本解决,12项问题正在着力有序推进。对此,朱中国表示,针对基层法院、检察院普遍反映因待遇保障低导致招人难、留人难,严重影响干警队伍稳定的问题,出台省管县(市)区法院、检察院择优选升三级以下高级法官、检察官工作流程,有效提升员额等级晋升工作效率;统筹解决省级统管法院、检察院地方性绩效奖保障不到位问题,实现对省级统管97家法院、89家检察院统一保障,基层法检干警人均年度保障2万余元,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针对困扰基层法院多年的“案多人少”问题,省司改办从多方发力开启“破冰之旅”。

  ——完善纠纷化解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立法,颁布实施《辽宁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突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健全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相互衔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借助各方调解力量,先后与鞍山市司法局、鞍山市妇联等多个部门会签出台有关工作文件,选聘135名特邀调解员、驻院调解员和律师调解员,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品牌调解员工作室等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室和调解平台。3个速裁团队在3个月内成功调撤案件109件,有效减少了审判压力。此外,全省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政策的出台也极大促进了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落实法官、检察官编制、员额省级动态统筹改革,第一批统筹调整法院编制108个、检察院编制67个,全面调整到案多人少地区和部门,有效缓解了基层工作压力。增加了4个编制的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景会对此赞不绝口,直言“很给力”!

  ——构建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体系,建立“1+10+N”队伍管理制度体系,创新落实“协管”“协查”工作机制,整合辽宁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国家法官学院辽宁分院、国家检察官学院辽宁分院,组建辽宁政法干部培训学院,开办政法系统一体化教育培训班,推动新时代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行之力则知愈变,知之深则行愈达。通过诉源治理,让更多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着力破解内设机构设置不科学带来的“掣肘”;通过一体化培训,锻造本领高强的政法队伍……政法机关锲而不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做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大事难事,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

  加强司法权运行监督

  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公平正义,民之所向。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

  一年来,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机构内部监察和党纪督查,健全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杜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严厉打击执法犯法、司法腐败等行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完善“1+13+N”制度体系,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以制度形式细化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制定《党委政法委员会政治督察工作暂行办法》,对4家政法单位开展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工作;制定《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规定(试行)》《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案件评查工作办法》,在政法系统开展常态化的执法司法案件评查,倒逼执法司法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完成全省1352个乡镇的政法委员配备工作,实现了“党管政法”在基层的全覆盖。

  ——司法权力运行体系更加有序。进一步完善审判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专业法官会议和检察官联席会议作用,促进类案裁判标准统一和法律适用统一;研究制定“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案件评查体系,强化评查结果应用,与法官、检察官惩戒机制有效衔接;制定《辽宁省法官、检察官惩戒工作办法(试行)》,实现了惩戒制度的实体化运行,10名法官、检察官被退出员额,8名法官、检察官被不同程度惩戒;印发《辽宁省公安机关受立案工作规定》等8份制度规定,推动案件“两统一”改革落实落地;全力推进案件管理中心建设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全省公安机关形成了省、市、县、基层派出所四级监管架构,健全完善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

  ——诉讼执行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持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刑事案件人民警察、专家辅助人、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开展“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专项检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收押、收监工作;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出台财产保全、执行转破产、网络拍卖等若干规范性文件,扎紧执行权运行的“制度铁笼”;建立辽宁高院信用惩戒平台、试点应用移动执行办案平台、执行质效评估系统和全省统一的“一案一账号”管理平台,实现执行案款精细管理,做到全程留痕、规范透明。

22

司法工作人员通过视频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记者 蔡冰 摄

  回应群众新期盼

  “智能政法”跑出“加速度”

  2020年9月20日9时,铁岭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停放在某网吧门前的电动车被盗。因该车安装的智能管理系统具有防盗和定位功能,指挥中心指令铜钟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按照“电动车智能管理平台”上的定位线索追踪,很快找到了丢失的电动车。经过一天的轮流蹲守,18时左右,民警将前来取车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数据警务、智慧公安不仅提升了公安机关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能力,也提升了便民利企服务水平。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119类687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57项实现“一次不用跑”,精简审批材料近20%,缩短审批时间50%以上。开展“万名民警联万企”活动,对规上企业、亿元以上项目实行“一对一”定制化服务,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在更高起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就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全省128个法院全部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了改建、扩建和新建,同步跟进专有云建设、调解平台建设、诉讼服务网建设、移动微法院建设等工作,实现了全省统筹推进,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质效评估71项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三。

  全省检察系统推出“实体12309、网上12309、掌上12309、热线12309”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检察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提高检察服务的精准度、满意度,实现检察为民的新成效。

  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村民评理说事点”覆盖全部行政村,成为畅通和规范群众表达诉求、协调利益、保障权益的平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