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用情“矫” 用心“正” ——80后女大学生张彤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记事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李长生 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0-05-26 15:34

          主人公名片:张彤,女,1986年出生,锡伯族,中共党员,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法学专业。2012年参加省公务员招录考试,10月考入法库县司法局五台子司法所,现任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员。

1

  “虽然我工作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我都坚持因人施‘矫’,逐个扶‘正’,用情矫正他们的行为,用心扶正他们的心灵。更要把学习王金福,争做‘王公正’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这位清秀文静的80后女大学生张彤的话语虽不多,如穿法库小城而过的辽河水般平静而平淡,却悠悠诉说着她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八年多来扎根辽北这片热土平凡而辛苦的故事……

  当梦想遇到了现实

  事先没有告之的采访,记者闻讯在一栋居民小区单元门前的花丛旁找到了张彤。原来,她正与一个社区矫正对象的母亲拉家常,了解社矫对象身体情况和家里的实际难处,临走时,这位老母亲不停地流泪,同样身为两岁孩子母亲的张彤感同身受,反复安慰说“您老放心吧!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定一定尽全力去帮助你家……”张彤说,像类似这样的“碎碎念”心里装着很多很多!

2

  大学毕业后到法库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对张彤来说多少有些意外和渊源。她自幼生活在法库县秀水河子镇外婆家,上小学后回才到出生地沈阳市,儿时的生活经历使她与法库有了不解之缘,在报考公务员填报志愿时,她没太多想就写上了“法库”两个字,从此法库真正成为了她工作生活的第二故乡。可当如愿地考上了公务员、穿上了制服,梦想得以实现,现实工作中又遇到了许多小波折。

          刚参加工作,社区矫正对于一个刚从校门步入社会的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领域,但性格外柔内刚的张彤,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面对。尽快到最基层、到最一线、到社矫对象家中掌握情况,在当时交通不是很便利的条件下,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走了一遍、熟悉了一遍,工作日记也得记仔仔细细、密密麻麻。

         平时业务,她虚心向领导和身边同志学习和请教。遇有上级组织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等培训,她总是积极报名,即使是怀孕那会和冬天大雪封路也克服困难参加。一次,孩子正处在哺乳期,上级的业务培训刚好是她急需“恶补”的方面,孩子放家里?可两个小时左右就得吃一顿母乳;带上孩子?给自己照看孩子的母亲又不放心。思前想后,她带上襁褓中的孩子,一手提着学习袋、一手提着装满孩子吃奶用具的大包,母亲一路在后边跟随保障来到了会场,课间休息时,她赶忙跑到另一个房间去抱孩子。她这种学习带孩子两不误的招法,也成为了那次培训会的一道独特风景和至今同事们还在津津乐道的事儿!

  还有一次是在孕后期,因为胎盘低处于保胎状态,八个月时候需要参加市局省平台信息录入培训,又赶上下雪路滑,丈夫不放心她大肚子一个人去,便请假陪同,成为唯一的旁听生。

  当初心与使命对接

  张彤在大学学的是法学专业,自觉得有一定法律专业基础的她,没想到当解决实际问题时,现实却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二天,她遇到了两位特别的社区矫正对象。村民齐某和朱某是对夫妻,女方父母因与邻居有小矛盾,一时解不开总是吵闹不休,最终两家人还厮打在一起,此时正巧前来串门的夫妻俩看到父母被人欺负的这一幕,二人不问缘由就上去帮忙打架,还将另一方张某打伤,事后经鉴定张某为轻伤。来到了司法所,夫妻二人仍然没有悔意,还理直气壮地跟张彤喊:“别看我把人打伤了,陪了钱、判了刑,再欺负我爹娘我还打他。”

3

  遇到这样的社矫对象,张彤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只是呆呆地站在哪听对方喊个不停,或是一味地往本子上记着,还好有领导和同事的及时解围。刚参加工作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当初的理想那么美好,很快工作一开始就给她上了一堂很现实的课。不及时解决这对夫妻思想认识问题,他俩重新犯罪的可能会不会很大?怎样才能尽快转变夫妻俩的思想?“我当时向老所长请教,又翻阅以前的一些资料,最后决定去齐某家走访”张彤回忆说,“几次走访、聊天,齐某也是孩子的母亲,我俩关于家庭和孩子的话题也很多,一来二去就跟齐某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她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齐某一遍擦着眼泪一遍承诺回家后一定好好说服丈夫,并保证一定服从司法所管理,认真服刑,决不再犯法。”

         在之后的矫正期限里,夫妻俩表现一直很好,集中教育时还会主动与其他矫正对象沟通,义务做起了法律宣传员。回到村里,她还向村民“现身说法”。看到这样的结果,张彤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成就感,也是这件事让她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绝不是收发文件,做好档案那么简单,用心的日常管理才能深入人心,自己的初心也只有与使命紧紧对接,才能够让使命更加神圣和光荣。

  当暖心遇到冷冰冰

  “我从小在农村生活了几年,对田间地头的事情和村民的想法比较了解,只要设身处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着想,凡事用心和用情,就没有做不了、做不好的工作”向来表里如一的她,说到就始终坚持要做到。

4

  矫正对象刘某,由于家里经济状况差,又没有一技之长,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长此以往,便开始自暴自弃,对张彤的帮助也不领情,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和态度。

           矫正期间,一度思想消极,矫正态度不端正,张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上门和刘某谈心,用通熟易懂的语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为社区矫正对象讲解法律知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的危害性,以及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张彤又利用下班时间及双休日,与秀水河子司法所进行协调,通过多方沟通,为刘某联系用工单位,磨尽了嘴巴,说尽了好话,终于在某汽车修理部为刘某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有了工作的刘某经常说:“自己一时糊涂犯了罪,给受害人及自己的家属造成极大地伤害,而司法局工作人员并没有抛弃我、嫌弃我,而是把他当作亲人教育我、帮助我,真正把我给感动啦、把我这颗心给温暖啦!”如今刘某已经服刑期满,解除了社区矫正,但还会时常和张彤联系说说心里话。

  张彤在平时工作中注意以心对待,注重从温暖人心入手,焐热了一个又一个冷冰冰的心,这些解矫人员回归社会后,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出于一种信任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找她倾诉,寻求温暖和帮助。

  当心灵扶正了心灵

  “心理疏导和法律心理教育,能有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化解负面情绪、排解心理焦虑,有效提升社区矫正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机率。”这是张彤在工作日记上写下的心得。

  村民薛某在监狱服刑三年半,刑满释放后,因无儿无女无家可归,张彤做好心理安慰的同时,积极与司法所同事共同协调民政部门,将其及时安置到当地养老院;刑满释放人员陈某,释放时监狱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其思想不稳定.通过与陈某沟通了解到因未成家,父母过世,回来之后不知道如何开展生活。这样的人更需要心灵上的安慰,她多次找他谈心,后经过与乡镇司法所人员共同努力,协调民政部门给予了临时救济金;村民梁某在监狱服刑了多年,释放后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的房子早已荒废,责任田又归于离了婚的前妻,对于早年就没有亲人的他不知该如何生存下去。

          张彤得知此事后与司法所一同主动找他谈心,了解情况,鼓励他要坚强地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在与镇党委、村委会研究后,共同努力为其建了两间瓦房。与其前妻沟通后,取回了属于他的5.4亩确权地使用权。又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帮助梁某申请了低保。梁某流着眼泪激动地说:“感谢政府和司法局的同志,又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一定洗涤心灵、悔过自新、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