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长安网讯 “755,恭喜你啦”“真的吗?刚入监时我才223。”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辽宁省女子监狱艾滋病服刑人员李某身体指标CD4(CD4细胞)值的变化,让她欣慰。
对于女性艾滋病服刑人员的教育,是一场特殊的救赎,任重而道远。同为女性、母亲,辽宁省女子监狱的女民警用她们的方法走进艾滋病服刑人员的内心,从“心”救赎。
融化“冰山”合力抗艾
女性艾滋病服刑人员多数内心细腻、情感丰富,找到合适她们的矫治方式很重要。监狱民警对艾滋病服刑人员进行专业的讲解,打消她们对于疾病的消极心态,使她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实现了目前关押艾滋病服刑人员全治疗的成果。同时,监狱民警与疾控部门共同合作,在艾滋病服刑人员出监之前将她们的疾病关系进行转介,保障艾滋病服刑人员在回归社会之后能够继续得到有效的治疗。
向阳“暖心” 重获新生
打开艾滋病服刑人员的心扉,只是教育的第一步,教育的根本就是引导和帮助她们唤醒内心、寻找光源、向阳而行。监狱探索教育改造新模式,丰富教育改造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帮教途径,制定了一整套针对艾滋病服刑人员的日常就医、行为养成、生活卫生管理办法。在对艾滋病服刑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关押、定期检测、动态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心理疏导和矫治工作,定期帮扶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服刑人员,为她们发放励志书籍,帮助其与同为在押的亲人按规定建立联系、互通家书等。
行为上约束、心理上疏导、思想上帮教、病情上关爱、治疗上引导,监狱民警的规范管理、温情教育是照进艾滋病服刑人员心里的一缕缕暖阳,给了她们重获新生的勇气。
关怀“治心”点燃希望
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天,监狱为全体艾滋病服刑人员来一份关怀帮教物品,每名服刑人员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监狱一直坚持“三不、三给”原则,即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给出路、给信心、给希望,坚持零距离接触、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教育,帮助服刑人员增强改造信心,点燃生活希望。监狱每年在艾滋病日举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不仅使服刑人员对于艾滋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致力于消除歧视,平等对待。
既“治病”更“治心”,辽宁省女子监狱将继续秉承这样的信念,继续“耐心”和“不放弃”,持续引导教育女性艾滋病服刑人员端正态度、提升信心、重塑人格,引导艾滋病服刑人员奔向新生。
编辑:王怀实
校对:刘清
责编:梁健
审核:杜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