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辽东山区,那里山青水秀,最适宜野菜生长。天气渐暖,香菇菜破土而出,此时正是冬储菜将尽春菜缺乏的季节。当太阳爬上山头,妇女和儿童就挎着柳条筐,拿着镰刀头、小铲子之类的工具,走进刚刚化冻的大山里挖香菇菜。香菇菜诱人之处就是那生长在土里的圆圆的“蒜头”,每当有人挖到个头大的,就会兴高采烈、大呼小叫,孩子们还会唱到:“香菇菜大脑崩,娶个媳妇叫小英。”
待层林尽染、满山翠绿时,就有蕨菜、大娘袍、猫爪子等野菜争先恐后地亮相,山村进入了采摘的黄金期。野菜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当属蕨菜。当蕨菜长到筷子高时鲜嫩适宜,是最理想的采摘阶段。太子河边湿地上成片生长的水芹,形状与旱地种植的药芹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个头略小些。儿时家乡经济较落后,春时父老乡亲们便以水芹作馅,用玉米面蒸包子,大人小孩吃得很香,不仅可以填饱肚皮,还可以馈赠亲友,条件好的家庭,在馅里再放些粉条,那香喷喷的口感令人难忘。太子河边还生长着一种叫走马芹的植物,它和水芹极为相似,但是走马芹有毒,对人体有害,因此人们在采摘水芹时都格外小心,生怕把走马芹给采回家。上学后读了《诗经》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诗句,才知水芹生长地域广阔。古时候,有个习俗,读书人若是考中了秀才,要采些水芹插在帽上,所以人们给读书人冠以“采芹人”的雅号,水芹菜原来还如此有文化含量。还有一种是徽菜,徽菜成片地长在山脚下,可谓是漫山遍野,其生命力非常旺盛,一茬接一茬地供人们享用,徽菜尽管很涩,但它是庄稼汉餐桌上一道少不了的菜。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但是,现在的人们久吃山珍海味又都想换个口味。挖野菜已不是原先“填饱肚子”的概念了,城里人管野菜叫绿色食品。每到季节,家乡依然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人们来山里河旁挖野菜。
家乡的野菜,久吃不腻;家乡的野菜,乡情永存。
(作者单位:沈新强制隔离戒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