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故乡的桥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常运库 | 发布时间: 2019-03-13 09:50

  故乡的小河上架着一座桥,叫桑林大桥。

  我记得,先前这座桥是由石头垒砌的桥墩,支撑起由厚木板铺就的桥面,桥栏杆是由方木构成的。它年久失修,苍老、憔悴。那时候,我常听大孩子们讲,他们如何在大桥上钓鱼,如何跳进河里摸鱼、游泳、打水仗。这些大孩子的故事,诱惑着我到桥上去玩耍,可母亲说“危险”,不允许我去。

  我头一次走上这座桥时,是夏季的一天,父亲带我去集市。到了桥头,只见桥面破烂不堪,透过几处巴掌宽的漏洞,看着河水打着旋儿地奔跑,还有残缺不全的桥栏杆让人没有一点儿安全感,我胆怯地退了回来,等着父亲背着我过桥。父亲走到我跟前,牵着我的手往桥上走。当一辆辆马车通过时,桥面吱嘎作响,我越加恐惧,紧紧地拽住父亲的手,不敢往前迈步。父亲摇摇头,蹲下身来,我趴在父亲宽厚的背上,两手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

  接近晌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回家的路。我蹦蹦跳跳地问父亲:“爸爸,这是谁修的桥?”父亲回答:“原先这里没有河,1949年政府挖的河,架起了这座桥。”

  很快又来到了桥头,我不敢靠近。父亲让我站在桥头等他。他大步流星地走向桥的那头,放下肩上的口袋,急忙转身跑回来。我伏在父亲的背上,顷刻间,他的汗水浸透了我的衣襟。过了桥,父亲把我带到大堤上,我俩坐在树荫下休息。我倚靠着父亲,竖起耳朵倾听,睁大眼睛向桥的方向眺望。我听到的不只是水的欢歌,还有小鸟的鸣叫。小木船从桥下悠悠摇过,停泊在彼岸,岸上几户人家的屋顶上飘散着淡淡的炊烟。

  临近年根儿,母亲去镇子里赶年集,我对母亲说:妈妈,过大桥时要慢点走。给我买一张带大桥的年画,我在家里等着!母亲赶集归来,我接过母亲手里一卷沉甸甸的年画,放在炕上,小心翼翼地展开。母亲不说话,只是站在一旁看着我。展开年画,我惊喜地叫起来:“妈妈,这是哪里的大桥啊?比桑林大桥好看得多!”这座大桥,桥头红旗招展,上层有汽车,下层有火车,河里有大船。我又蹦又跳地扑到母亲的怀里。母亲用手指点着大桥下面的一行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我听:“南京长江大桥。”母亲又说:“长大后,到南京去上学,就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了。”我说:“不!我要当军官,带着部队保卫南京长江大桥!”

  长大后,我如愿以偿考进南京的一所军校。离开家的那天,父亲、母亲送我走过桑林大桥。

  河水悠悠,岁月如歌。30年前的一天,我领着妻子孩子回老家,走在桑林大桥的人行道上,见大卡车、小汽车往来如梭,望着清澈的河水,心生感慨:大桥变宽了,变长了!

  临别时,父亲执意送我们到桥头,我抱着女儿走过桥,转回身,桑林大桥铁骨铮铮,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作者单位:黑山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