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于勇:有勇有谋的“道德模范”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胡伟明 记者 孙程超 | 发布时间: 2018-07-25 09:58

111

于勇(右)在工作中

  “卡友们,我在辽宁营口找不到道儿了,幸亏遇到了老边区的巡特警,你们来吧,有困难找特警没问题……”

  在微信群中发这段话的是一名外地的货车司机老单,5月19日,他在营口某药厂装完货物准备回沈阳,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正当他发愁的时候,遇到了正在巡逻的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巡特警大队的民警。最后,是民警开着警车将老单引导到大石桥市高速公路入口。在高速公路口,老单拍了段小视频,在微信中为民警点赞。

  老单不知道,帮助他的人正是全省公安机关“十佳青年民警”、“第四届营口市道德模范”等荣誉满身的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于勇。

  “大练兵+处突”=过硬的一流队伍

  炎炎烈日下,特警队员们正在于勇的带领下进行防暴队形演练。随着于勇的口令,几十名队员一会儿变成“箭头”,一会儿又变成“半圆”。

  训练馆内,拳头与沙袋的撞击声和队员们的怒喝声形成了一曲充满了阳刚之气的乐章。

  于勇告诉记者,按照公安特警五项训练要求,巡特警大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了相应的处置预案。

  用汗水练就的精湛技艺在实战中发挥了有效的潜能。

  1月24日上午,老边区步行街附近一名男子手持长刀在街上行走,并不时向路人挥舞手中的长刀。

  巡特警大队接到分局指令后迅速带领增援警力赶到事发现场,由于之前开展过暴恐事件现场的处置演练,到达现场后,队员们手持盾牌并立即展开了战斗队形,一步步压缩持刀男子的活动空间。

  就在持刀男子稍一走神的一瞬间,于勇第一个冲上去,将男子扑倒并死死地将人和刀控制在身下,随后其他队员上前合力将该持刀男子制服,整个抓捕过程干净利落。

  制服嫌疑人,靠的不光是勇气,还有平时流血流汗练出来的真功夫。

  “警互通+创新”=科技的惠警工程

  以往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工作中由于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共享,普遍存在大案好破、小案难破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老边公安分局的钉钉软件“警互通”警务系统应运而生,旨在打破公安内网与互联网的信息壁垒。办案民警将涉案线索在“警互通”中发布,全局的民警都可以查看,在线索面扩大的同时,形成了小案大家破的工作局面。

  今年初,为紧密结合老边区社会治安实际,于勇潜心研究,打造了具有老边公安特色的“警互通+地方车巡逻”警务模式。

  这一模式依托钉钉软件“警互通”警情分析和研判预警,在辖区内案件高发区域采用驾驶地方牌照车辆对可疑人员、可疑车辆进行滚动式巡逻。

  说白了,就是打击犯罪,“明的暗的”一起来。警车日常巡逻在明,地方牌照车辆巡逻在暗。

  新模式上线运行不久就取得了重大工作成果。3月4日晚,于勇驾驶地方牌照车辆巡逻时,发现一辆轿车与系列砸车盗窃案件中通报的嫌疑车辆很像。于是利用“警互通”系统中的“指尖猎手”模块,确定了这辆轿车就是作案嫌疑车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蹲点守候,民警成功将正在准备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于勇创建的“互联网+”的巡逻模式在取得了一系列战果的同时,也进一步挤压了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

  “大服务+爱民”=和谐的警民关系

  作为营口市东大门的营口东站自2012年开通以来,出行旅客人数与日俱增,目前日平均客流量达8000余人次。巡特警大队作为常驻车站的警力,保障着千万群众的平安、顺利出行。

  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主动上前搀扶、送往站台;遇到问询的旅客,他们耐心解答、明确引导;遇到受伤的乘车人,他们俯下身子帮忙换药、缠绷带,一丝不苟。

  一次,正在营口东站巡逻执勤的于勇接到一位女士的求助,她的一位亲戚刚从北京做完手术坐高铁回来,因伤口疼痛,希望有人到站台帮助取一下携带物品。

  接到求助后,于勇带领几名队员马上与站内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为其开设“绿色通道”,在列车到来之前队员们陪同该女士一同到站台接站,并将病人送出了车站。

  今年以来,在于勇的带领下,巡特警大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87件次,破获侵财类犯罪案件20余起,打掉黄赌毒窝点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百余人,挽回群众经济损失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