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王丽娅,1982年12月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曾荣获鞍山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鞍山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近日,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少年法庭先进个人”。
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法庭、监所、学校,鲜少出现在同样很需要她的家里。在同事们眼中,王丽娅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铁娘子”;在被告人眼中,她是不怒自威的“王法官”;在孩子们眼中,她是和蔼可亲的“丽娅老师”。
“办案铁人”勇挑审判重任
2019年8月,王丽娅主审了一起涉黑案件,涉案财物价值数亿元,犯罪事实30起,案件卷宗100余册,判决书400余页20余万字。为保证完成审判任务,王丽娅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加班加点阅卷、撰写法律文书,有时工作到深夜,她就睡在院里,最长一次连续27个小时没有离开办公室。
庭审期间,王丽娅血压骤升,出现手脚麻胀现象,为避免服药产生副作用,她没有服药,坚持开庭。该案庭审直播点击量超过620万次,居同期全国刑事部类首位,获得了广泛赞誉与认可。
2021年年末,她又被诊断出恶性疾病,需住院手术,静心休养,但术后仅一个月她就回到了审判岗位。
“知心姐姐”赢得群众信任
王丽娅曾主审了鞍山地区第一起因家庭暴力致幼儿死亡案件,证据确凿充分,被告人认罪,案件应该完结了,但被告人家中还有一名不足2岁的孩子,成了王丽娅的牵挂。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王丽娅协调公诉机关,为孩子争取到了服刑人员子女专项救助资金。
正是这种勤勉敬业和仁爱之心,使王丽娅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认可。一起故意杀人案中,被害人的女儿是一名大二在读学生,被害人死后,女孩失去唯一的经济依靠,被迫辍学。失去双亲的女孩对整个社会充满了不信任与恐惧,王丽娅将照顾女孩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为女孩争取复学机会,女孩对她由怀疑到信赖最后变成依赖。
该案被告人上诉后,二审法院为女孩争取到了司法救助款,但面对救助款,女孩却拒绝签字,并对二审法官说“只相信‘法官王姐姐’的话,她让我拿这钱,我才能签字”。这是将心比心的回报,是百姓对法官的肯定,是法官工作的原动力。
“丽娅老师”直播获十万点赞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和你的一生有什么关系?校园霸凌其实不只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也是校园霸凌……”2022年12月8日晚,王丽娅带领鞍山两级法院法治副校长团队,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给来自全市县区的400多名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法治课,与学生们零距离沟通交流。
王丽娅接受记者采访时异常感慨,“孩子们的法律素养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自己也是乐在其中,感觉又解锁了新技能,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孩子在这样的法治教育中受益,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直播当晚,直播间里除了学生外,还有千余名旁听观众,直播结束后收获10万余次点赞。
王丽娅每年都要多次组织两级法院刑事法官走进校园,为同学们送上“法治大餐”,她勉励同学们要严格遵纪守法,培养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做守法好公民,做社会栋梁之材,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学生。
记者手记
采访时,只要提到工作,王丽娅总是滔滔不绝,可一提到她自己、她的家庭,她却缄默不语。后来,记者从她的同事口中了解到,因忙于工作,父亲重病直到被送进ICU那天家人才告诉她,而那一天她还得为一件案子加班到深夜。由此,病榻前未尽孝成了她一生的遗憾。其实,生活中的王丽娅很平凡,但她却在平凡中默默奉献,在奉献中闪光。用自己的忠诚和青春诠释了法官的职责,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女法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