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让我们回到改革开放的原点。
原点左端的中国,在迷茫中寻找新路。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自我封闭,让发展陷入困顿。
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后门有一条小道,蜿蜒曲折,杂草丛生,1969年10月,被下放到此的邓小平同志有40个月每天往返于这条小路上,满脑子都是中国的未来道路。这里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小平小道。
时间进入原点右端——小平小道,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彼时彼刻,开启了一个时代。
历史的经纬中,时间的长河里,“箭头向上”专门指代中国的发展速度。40年回望,大国崛起早已是进行时,世界惊叹“中国殊”早已是完成时。
(二)然而,改革开放的事业远远未完。
回到原点,是为了静下心来,再次捧起初心。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也是党带领人民改革开放的初心,更是改革开放深水区劈波斩浪的初心。
初心如磐,历久弥坚。
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繁盛已然扑面而来。进入物质丰盈的时代,为人民谋幸福就更要成为着重擘画的指向。
此时,在望前程,“万里征途远、秣马再起程”。
此时,我们的祖国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有底气再次索瞄“幸福”二字。
(三) 幸福何所依?
国际上有个难题叫“幸福悖论”,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阶段时,国民收入与国民幸福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当国民收入达到了一定临界阈值之后,正相关性就越来越小。
当前,发展经济仍然是重中之重。但在经济之外,尤其是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临界阈值的时候,尊严感、安全感、公平正义感,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新追索。
汲取“谋幸福”的最大公约数,最大的交集区在哪里?
毫无疑问,是安全感和公平正义!
这是涵盖最大范围的底线和保障,是生活所托,生命所仗,福祉所依。
毫无疑问,完成这个重大命题,最该扛起主责举起主业、能够提供最大供给、必须冲上前线、应该担当必须担当的群体——必然是政法人!
“一腔热血勤珍重”,吾不担当谁担当!
(四)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回望改革开放,辽宁人心绪颇为复杂。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既有的被窝温暖,辽宁人与计划经济的脐带剪不断理还乱,在昂然走向改革开放的人群序列中没有成为排头兵。
在历史的维度与现实的维度行进中,辽宁人一直在负重前行。
但,辽宁不需要妄自菲薄,也从不缺少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改革开放的编年史上,少不了辽宁的尝试和创造,更有书写不完的智慧和热情。孜孜求索竭力奋进于老工业基地涅槃振兴,我们从不缺少讲述辽宁好故事的精彩题材。
即便在负重,依然在奔跑。也和所有的发展一样,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必然积累一些深层次问题。
以哲学的高度看待改革,本身就是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积累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渐进式循环。
在有关“辽宁精神”的提炼中,“长子情怀”并不是自我叙述,而是全国人民的首肯。从时间逻辑考量,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率先建立了全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壮大了新中国;从历史逻辑考量,辽宁在所有被称为老工业基地的区域中,历史贡献最大;从现实逻辑考量,辽宁始终负重前行,没有被全面振兴中面临的困难所吓倒,仍然展现出有担当、不服输、拼命干的“老大”形象。
(五)有些东西你无法一眼望穿,但它就在人们的心里。
有一部电视剧叫《老大的幸福》,讲的是家中“老大”带大弟弟妹妹后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再次创造幸福的故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改革开放原点前后的时间轴上,辽宁人从来没有丢掉“长子情怀”。
最值得告慰的成长,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艰难的突破,不是上了一个台阶可以歇息,而是保持继续前行的姿态。
改革确实需要打破太多顽固的东西,也确实需要恒久的勇毅,否则我们怎叫它——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六)——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
——全省警务资源一体化,126亿条数据以秒级更新看护着辽宁的平安;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每年都在10万件以上,调解成功率均在96%以上。
对于大多民众来说,“幸福感”是安静的遐想,是一杯咖啡的小确幸,是闲来数星星……而对于政法战线的执事者来说,高度紧绷的神经、难以安静的尽孝、总是迟到的陪伴大范围地成为日常,他们事业有成的幸福就是为人民群众带去“幸福感”,以致每一天都是战斗的时刻。
改革开放,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实惠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赖于人。普通的担当人,扛起平安,扛起法治,以个人的形象汇聚成英雄的群像。
对于一个战士而言,尽职尽责的一小步,汇聚平安法治的一大步;
对于一个军团而言,积小胜,为大胜;
对于一个战区而言,战斗永无止境——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振兴发展、打造平安辽宁、深化司法改革和加强队伍建设。
向我们时代的战斗者致敬——而他可能就是你。
(七)“发展起来了的问题不比不发展起来的时候少。”
时代场景的转换,意味着历史使命的更替。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益格局分化、社会转型加剧,没有一个胜利“敲下一个键盘就能完工”。
改革是一系列变化的集合,往往会带来不稳定。改革之中的平安与法治,呼应着改革,也维护着改革。
平安与法治,是现代社会的灵魂。一个保障“谋幸福”中宏大叙事的人间烟火,一个做实矛盾纠纷、利益冲突微观真切的定海神针。
局部既得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交锋不可谓没有硝烟。
凡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敢于突破既得利益,才能让改革落地,使整体利益产生乘数效应,才能使中国号巨轮破冰前行。
(八)改革中的担当,是弄潮的历史自觉,也是直面问题的勇气。
“困难从纸面上的概念走出来,已经坐在了我们的对面。”改革的密集施工期,论担当,不看调门,但看身影。
只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挑起担子紧抓快干,才能垒好改革的一砖一瓦。否则,就会被道道山梁遮住眼、困住脚,前进不得。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如何能触及灵魂发自本能?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如何“净土除苗”?
司法体制改革如何能“步疾行稳”?
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从愿景变成到经得起“放大镜的挑剔”?
把握新定位、履行新使命、提升新境界、营造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纷繁交织、细微具体的一道道难题,虽然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却都是改革征途中必须打通的关卡。
能不能迈过去,就看,韧劲有没有、肩膀硬不硬!
(九)此时,北方的中国,迎来无与伦比通透的质地,满树的鲜明装点着繁华40年带来的富足,散发着绵远的希望,如果用红红的枫叶做底色,缀上金黄的银杏叶,一定能够绣出一面招展的国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站在崭新的时代节点,与过去的光荣与骄傲,甚至失落与困惑,一一挥别。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此时,辽宁政法人,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社会矛盾多发的老工业基地辽宁,身负重托,在改革的洪流中重新出发,砥砺向前。
惟有担当铁骨,才能勇拓改革新局。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兰舟催发。